本报通讯员
沧县村“两委”换届工作圆满完成以来,新一届村“两委”干部迅速进入角色,“提锅上灶”,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掀起大干“开门一件事”的热潮。
风化店乡小白冢村:修道路、畅交通,把实事办到老百姓心坎儿上
小白冢村村小人少,原来村内仅有主干道4条且全是砖道,而且近几年来损坏严重、坑洼不平,碰上雨天路面就特别湿滑,天气冷的时候,路面还会结冰,严重影响日常出行,成为村民心里的一块“铁疙瘩”。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后,坚持以“一刻不耽搁、一丝不放松”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第一时间决定把村级道路拓宽硬化项目作为“开门一件事”内容,下大力度改善村容村貌。在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村干部积极筹措资金、跑办手续,对主干道进行了重新修缮,将道路改为混凝土结构,拓宽两侧路肩50公分,新修道路1100多米,硬化田间道路2000多米。“开门一件事”的顺利完成让新班子有了底气,办实事的劲头更足了。“路修好了,以后出门可就方便了!”提及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的办事效率,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纸房头乡大白洋桥三村:“两委”开门谋发展,铺就乡村振兴路
大白洋桥三村历来以优质香椿种植闻名乡里,但种植户大多是各自一家“种、收、销”,收益情况不稳定、不平衡。新当选村“两委”班子把村内香椿种植产业发展作为“开门”要办的头等大事,结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统筹推进,13次召开班子碰头会谋划推进事宜,最终确定了“党建+品牌+文旅”发展路径。村党支部书记王金明组织村“两委”班子走遍每家每户调研了解,深入挖掘村内香椿“皇宫御用贡品”的历史沿革,建立完整的品牌宣传体系,提升市场竞争力。村“两委”班子积极与乾隆古井、古香椿园、岳飞庙、张家祠等周边文化旅游资源协调合作,打造了以“相约运河畔·品味椿芽香”为主题的“香椿文化节”活动,文化节开幕当天,吸引近5000名游客前来采摘游玩。短短几个月,“党建+品牌+文旅”发展路径已初见成效,辐射带动210户加入香椿种植,预计产业年增收120余万元,村集体通过服务创收和股份分红年增收20余万元。
旧州镇强庄子村:美化亮化文化广场,引导村民听党话、跟党走
炎炎夏日,每当夜幕降临,强庄子村村民就会走出家门聚集在路灯下唠闲嗑、打扑克,文娱活动极其单调匮乏。如何把村民组织起来,在优美的环境中愉悦身心、提升素质,让广大村民享受到在党的领导下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福利,一直是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开门”后不断思考的问题。通过5次征求民意,8次召开“两委”班子会充分讨论研究,决定在村内建设美丽舒适的文化主题休闲场所,以村“两委”名义开展村内第一届广场舞大赛。说办就办,办就办好,村“两委”班子利用“开门一件事”这个契机,改造村中心和村边废旧坑塘3个,分别建起了以党建为主题的“感党恩文化广场”、以挖掘村史为主题的“历史文化广场”和以生态绿色为主题的“休闲文化广场”。有了高标准的场地,第一届广场舞大赛也圆满落幕,一些邻村村民表示下一届也要报名参加。
兴济镇寺庄村:修建排水设施,疏通村务管理“堵点”
寺庄村多年来村内排水不畅,雨季积水严重,群众出行不便,水位高时,一些房屋都被水浸泡,排水沟内垃圾成堆,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成为村务管理的最大“堵点”。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后,第一时间召开群众代表会议,听取群众呼声,列举出村内急需解决的问题,逐一化解“难点”“堵点”。修通排水沟,解决村内雨季排水成了村内的“开门大事”。在村党支部书记张敏的带领下,“两委”班子成员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出钱出力出办法,协调配合专业人员,对村内三条问题排水沟进行了科学规划设计,新铺设直径40厘米的水泥排水管道78米、直径50厘米的水泥管道160米、直径60厘米的水泥排水管道76米。排水沟修通了,出行方便了,垃圾没有了,环境改善了,群众放心了,村务管理最大的“堵点”被疏通,村民对村“两委”班子更有信心、更加信任,为今后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