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17日
第06版:06

葛建军 角色在变 初心不改

本报记者 张智超 本报通讯员 张洪宝 陈 笑 摄影报道

从交警到维和警察,再到特警支队支队长,葛建军(左)的角色在变,但初心不改。

站在窗前,53岁的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支队长葛建军,不由自主地望向训练场东侧的那片树林。4年前,他和队员们在那儿种下的树苗,如今已郁郁葱葱。

那是特警支队的荣誉林。凡获得过二等功以上奖励或国家、省级荣誉的个人,获得过三等功以上奖励或国家、省级荣誉的集体,都可以将自己或集体的名字及荣誉挂在其中一棵树上,并成为这棵荣誉树的领养人。

如今,入林仪式已经举办了3次,每棵树上都承载着沉甸甸的荣誉。从警34年,葛建军获得过无数荣誉,他并不贪图荣誉,但他坚信荣誉拥有激励人们前进的力量。

前往科索沃

2005年7月16日,葛建军被派往科索沃地区,执行为期14个月的民事维和任务。

为这,他两度报名参加“死亡淘汰式”的联合国民事维和考试。对此,很多人不理解。

当时的科索沃,抢劫、凶杀和爆炸等恶性案件层出不穷,少数激进分子甚至把联合国维和警察作为攻击目标。仅葛建军抵达科索沃的前后4个月时间里,就有两名联合国维和警察遇袭身亡,联合国车辆下面还多次发现爆炸装置。

联合国特派团及中国警队下达的死命令足以说明一切:离开车辆即使一分钟也要彻底检查;枪支要随身携带,21时后无特殊情况一律不准外出。联合国特派团在通知中还说:“形势极度恶化,可能随时会有射向你的子弹……”

和平使者

在科索沃,葛建军先后就职于联科警察总部特警部要犯押解处和边检总部普里滋伦市边检局。特警部要犯押解处主要负责对科索沃当地被指控或犯有杀人、抢劫、走私、贩毒、绑架、非法持有武器军火等严重暴力犯罪以及有跨国犯罪嫌疑的外国人,实施武装押运到庭等工作任务。

执行押解任务时,一般只有两名警官,而车上要犯则有五六个。葛建军既要提防嫌犯借机逃跑,还要面对嫌犯同党或亲友的跟踪、穿插囚车,甚至是不明身份人员的截杀、报复,“对方的冲锋枪就架在车窗上。”

直到2005年年底,葛建军都是特警部要犯押解处唯一一个中国警察。不到半年,他带领来自美、法、德、俄、土等国家的警察执行各项民事维和任务,圆满完成了117次要犯押解和4次演习等任务,无任何失误,荣获联合国和平勋章。离任时,联合国边检总部和科索沃警察局特意通过他赠送给沧州市委和沧州市公安局两块牌匾,并给予他最高等级——“杰出”的个人工作评价。

“100-1=0”

从科索沃归来后,葛建军获得了很多荣誉,也来到了新的工作岗位,担任河间市公安局政委。身边朋友开玩笑道:“老葛‘名利双收’了,这回能放松放松了吧!”葛建军却连连摆手:“今后更要严格要求自己。”

熟悉葛建军的人,大都听他讲过这样一道算术题——“100-1=0”。

葛建军的解释是:“人不能活在功劳簿上,荣誉只属于过去,不能拿来当作犯错的资本,要更加小心谨慎。”

2012年10月26日,沧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正式挂牌成立,葛建军任沧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支队长。这项任务并不比维和轻松多少。

上任之初,葛建军几乎就是个“光杆司令”——他不但要想办法解决办公场地、训练场地,更重要的是要抓紧把队伍组建起来,并迅速形成战斗力。

眼下负责特警支队二大队日常工作的张超,是特警支队第一批队员。

来这儿之前,张超已经从警4年,是一名老巡警,也是队里的骨干。可即便如此,特警队的训练量,还是大到让他吃了一惊。

除了大量训练,张超印象最深的就是,每次训练都能看到葛建军的身影:“我们怎么练,支队长就怎么练。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因此提升起来。”

“以身作则”“一视同仁”是队员们评价葛建军时,最常提及的两个词。

这些年,葛建军工作的地方离家越来越近,可他回家的次数却并没有因此增多。每到周末,特警支队的队员们总能在单位看到他的身影。

葛建军的坚持,让全队上下拧成了一股绳,特警支队近些年的成绩就是证明。支队成立第二年,便在全省公安特警5项大比武中荣获团体总成绩第一名。其后几年,更连年在各种级别的比武中获奖。其中在2019年,他们参加全省公安机关国庆70周年安保决战决胜誓师大会,作为全省唯一一个承担多个汇报科目(防暴枪战术射击、反暴恐处置演练)的单位,实战演练震撼了全场,展示了沧州特警敢打必胜的过硬本领和决战决胜的坚定信心,赢得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公安机关的一致好评。

从交警到维和警察,再到特警支队支队长,葛建军的角色在变,但初心不改。他说:“身为一名人民警察,就应当有‘冻死迎风站,累死不叫苦,饿死不弯腰,战死不落泪’的觉悟与担当。”

人物简介:

葛建军,1968年出生,中共党员,我市首位维和警察,现任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支队长。

2005年7月16日,他前往被称作“反复爆炸的火药桶”的科索沃地区,开展为期14个月的民事维和任务,荣获“联合国和平勋章”“科索沃特别贡献奖”“公安部优秀维和警察”等荣誉称号。2015年3月,受省公安厅委派,带领燕赵特警赴疆,并圆满完成4个月的轮值轮训任务,荣获个人一等功及喀什地区稳定特别贡献奖。

2021-06-17 本报记者 张智超 本报通讯员 张洪宝 陈 笑 摄影报道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6136.html 1 葛建军 角色在变 初心不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