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17日
第06版:06

针线缝出端午民俗

本报记者 张智超 本报通讯员 高箐 李冠达

临近端午节,又到了袁世珉最忙的时候。每年这个时候,她都会缝制一些老虎褡裢,送给邻家的孩子们,为他们祝福。

缝制、佩戴老虎褡裢,是许多地方都有的端午习俗,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佩戴,端午节过后就要扔掉,取“祛灾”之意。有些地方也叫老虎耷拉。

68岁的袁世珉,家住黄骅市安居小区。她小时候,每到临近端午节,长辈就会为她缝老虎褡裢。缝缝剪剪的,只消几分钟工夫,便将一块块碎布头缝制成小老虎、小辣椒、小壁虎等饰物,再用长绳将这些饰物串起来,一个老虎褡裢就做好了。耳濡目染中,袁世珉不但学会了缝制方法,也把这一习俗传承了下来。

制作老虎褡裢是个精细活儿,每一件都串着十多种饰物,每个饰物都只有手指大小。“最难的是缝小老虎。先要在纸上画好图样,再按图样剪出布片、拼接起来,之后还要填充棉花和艾草,缝上眼睛、鼻子和胡子……”袁世珉制作的老虎褡裢种类繁多,饰物有老虎、粽子、蛤蟆、葫芦、辣椒等10多种:“小老虎寓意孩子像小老虎一样壮壮实实、健康成长,红辣椒寓意红红火火,葫芦则寓意福禄。”

“过去条件不好,农闲时,我就做老虎褡裢,等端午节前再拿到集市上卖。”袁世珉做的老虎褡裢花样特别多,摊位前总挤满顾客。“很多都是回头客,还有商贩来我这儿批发。”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袁世珉满脸自豪。

这些年,日子越过越富足,袁世珉不再以此补贴家用,可缝制老虎褡裢的习惯并没中断。每到端午节,亲戚朋友都会请她做上一件,讨个喜气。袁世珉也从不推辞,即便视力越来越差。看见孩子们佩戴着自己制作的一串串五彩缤纷、玲珑夺目的老虎褡裢,袁世珉格外开心。

如今,给孩子佩戴老虎褡裢的人越来越少,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一习俗。对此,袁世珉有些遗憾。在她看来,一针一线纯手工缝制,长长的一串老虎褡裢蕴藏着浓浓的民俗味儿:“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丢,传统习俗得传承下去。”

2021-06-17 本报记者 张智超 本报通讯员 高箐 李冠达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6138.html 1 针线缝出端午民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