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22日
第01版:01

走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每一步

——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沧州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系列述评之二

本报记者 张 伟

渤海之滨,汽笛长鸣,塔吊林立,一派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沿海大开发、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热潮涌动。

运河岸边,南川楼、朗吟楼、园博园等项目正紧张施工,堤顶路全线贯通在望,“一船明月过沧州”即将盛世重现。

工厂车间,忙碌的身影,轰鸣的机器,一件件产品走下生产线;随着一批批项目落地生根,新兴产业聚集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正不断加快。

……

“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沧州经济社会发展掀开了崭新篇章。

成绩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全市上下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积蓄势能、拼搏竞进取得的不凡业绩,也是我们持续践行新发展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加快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交出的一份厚重而精彩的“沧州答卷”。

(一)

只有创造过辉煌,才懂得复兴的真正含义;只有饱受困苦,才对加快发展有更为深切的渴望。

从硝烟弥漫、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走来,当沧州重新回到人民手中时,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形容毫不夸张。在党的领导下,全市上下以接续奋斗的姿态,历经筚路蓝缕、风雨兼程的建设岁月,波澜壮阔、惊涛拍岸的改革时代,沧州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三位,从“沿海塌陷地”到省委、省政府重点打造的“沿海增长极”,实现了从“苦海沿边”到沿海开放城市的华丽转身。

回望来时路,那段岁月无疑是“创业艰难百战多”,为开创新时代建设经济强市、美丽沧州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面对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面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兄弟城市“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发展态势,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沧州如何走好下一步?这是时代的问卷,也是我们必须做出的抉择。

“只有高质量,才能冲破传统产业的‘天花板’;只有跨越式,才能弯道超车,不负这个伟大的时代。”在发展实践中,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共识不断凝聚——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沧州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古郡沧州迈出了新的步伐,踏上新的征程。

(二)

机遇从不会给墨守成规的人带来奇迹,扭转乾坤的新局面、豁然生动的新气象,必然孕育在锐意进取的勇气之中。

如果说“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是解决新时代沧州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难题、发展课题的“金钥匙”,开启了沧州发展的全新模式;那么,如何走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每一步,同样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和胆识。

实践反复证明,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不仅是推动相关工作的有力支撑,更是推动沧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根本动力。全市上下持续强化“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抓特大项目就是抓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发展理念,持续开展招商引资“季度攻坚”行动、新高地产业示范园全覆盖双竞赛活动;百度Apollo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沧州创新研究院等一批高端项目纷纷来沧落户,为推动沧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沧州沿海热闹起来了。全市坚持向海洋要动力、要活力,掀起了新一轮沿海开发建设热潮。20万吨级航道、20万吨级矿石码头竣工投用,综合保税区首期具备封关验收条件……黄骅港2020年吞吐量突破3亿吨;今年1至4月吞吐量1.05亿吨、增长19.2%,跻身全国沿海港口前十位。渤海新区累计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92个、总投资2875亿元。

千年大运河更加亮眼了。秉承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我们坚持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带动新型城镇化提质量上水平,对市域215公里大运河文化带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风格,完成河道清淤、违建清拆、垃圾清理、生态修复、堤顶路贯通等工作,推动实施重点片区改造、省园博园、大运河非遗公园等重点项目22个,投资375亿元。

各县(市、区)也展现出发展新活力。伴随着我市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培育壮大“6+5”市域主导产业和“18+7”县域特色产业,突出提升产业园区能级和水平,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支撑产业逐渐形成,实现集群集聚集约发展。

……

回望“十三五”,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3%,经济总量稳居全省第三位,全部财政收入连续突破500亿元、600亿元,年均增长6.2%。

(三)

茫茫九派流中国,纵横当有凌云笔。

2020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举行。(下转第三版)

2021-06-22 ——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沧州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系列述评之二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6357.html 1 走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每一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