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22日
第02版:02

红色基因凝神聚力 当好城市建设排头兵

——沧州市市政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党建工作纪实

市政党员干部职工西柏坡重温入党誓词。(资料片)

市政工程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英彪晨会讲《中国共产党简史》。

本报记者 康学翠

始建于1957年,历经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到成为集投资、工程、建材、房地产于一体的民营企业,60余年来,沧州市市政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变化翻天覆地。如今,年施工能力50亿元,下设分公司11个、全资子公司11个、控股子公司3个,在职员工1000余人。摘得的荣誉桂冠更是不计其数:“全国高新技术企业”“2019年度中国市政工程行业民营企业16强”“河北省建筑业先进企业”……

每一个荣誉背后,都凝聚着沧州市政员工的拼搏和进取,而这份拼搏和进取离不开根植于他们骨子里的红色基因。220名党员、12个党支部,从管理层到项目一线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党建工作已深深融入企业发展的血脉。

“两个永远,两个坚持”助推企业发展

沧州市政工程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英彪的办公桌上,摆满了学习资料,有业务的、有党史学习教育的,还有一篇题为《以高质量党建助推非公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文章,这是不久前刊登在《光明日报》上的,吴英彪特地打印出来学习,他还特意在“把生产经营和党建工作有机融合,党建抓实了就是生产力,抓强了就是凝聚力,抓细了就是竞争力”一句话上做了标记。这句话,他体会颇深。

2014年,沧州市政完成股份制改造,成为民营企业。公司性质虽然变了,但党建工作不能放下。吴英彪在大会上提出“两个永远,两个坚持”的政治方向——永远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坚持抓好党建,坚持承担社会责任。

这不是一句口号。从市政始建之日起,党建工作就常抓不懈。他们提出了“志·慧”党建模式。公司党委副书记王汉钲解释道:“志是指坚持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慧是指党建引领守正创新。在实际工作中,要把党建工作和经营业务深度融合。”

在这一党建模式的指导下,党建学习在沧州市政形成制度化。公司党委成员先学一步,定期召开党委会及党支部书记会议,集中学习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每天早上晨读,每周六下午组织全体党员集体学习,至今已坚持20余年。加强党史学习,沧州市政全体员工人手一本《中国共产党简史》,坚持每天学习,以手写形式完成布置的作业,并上传到网上交流。

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公司办公系统中创建“党建工作”模块,分为党支部设置、党员动态管理、理论学习、发表感受、党员必读主题活动等内容。每周党员理论学习后,全体党员要撰写学习感受,并发表在学习园地中。

完善的制度、有效的执行,不断提升公司党建工作水平。自2018年参加市直机关工委组织的“百强党支部”创建活动以来,沧州市政各党支部不断加强支委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党建活动组织能力和场所阵地建设,12个党支部中先后有8个支部获评“百强党支部”称号。

党建引领在一线,党组织建到工地上

永济路提升改造工程是我市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2018年底,沧州市政中标,第一分公司承接项目建设。在动员大会上,项目负责人分析了这项工程的重要性和难度:“这项工程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大计,也是沧州市政迄今为止承建的施工合同额最大、线路最长、最复杂、难度最大的工程,涉及道路、桥梁、排水、电力等多个方面,一定要干好!”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战斗堡垒,困难在哪里,党旗就飘扬在哪里。第一分公司党支部决定,在项目工地成立临时党小组,全面推动各项工作开展,党支部书记李胜凯担任党小组组长。施工现场,一面党旗迎风飘扬,仿佛一种信念和力量。党旗下,党员们握紧拳头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

像这样的临时党小组,沧州市政成立过很多。沧州市政坚持党建工作与经营业务融合,立足“党建+项目”这一理念,全力推行党小组建在项目上,实现“项目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成为发挥基层党组织影响力和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项目建设过程中,党小组和施工、建设等单位在组织上融合、任务上融合、思想上融合,责任共担,凝神聚气。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努力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这种饱满的工作热情也影响着每位员工,对项目建设起到促进作用。”王汉钲认为,检验党建工作开展得如何,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员工的思想状态,二是公司的经营成果,而这正与他们“抓党建不离中心工作,抓业务不离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相契合。

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向心力,把员工的心凝聚在一起。2020年,面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沧州市政党委带领全体职工积极支持配合抗击疫情,向沧州市及各县(市、区)捐款捐物110余万元,209名党员自愿多交纳党费43900元;在落实好各项防疫措施的基础上,组织各地在建项目率先复工复产。

为了调动员工更高的积极性,沧州市政每年除了评选先进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外,还深入开展“党员先锋岗”“青年先锋岗 ”评选活动,结合公司年度重点工作,组织系列生产竞赛、岗位技能大比武等,让员工们在思想上不断进步、技能上不断提升。

“红色引擎”激发社会责任感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等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城市建设者,沧州市政每一名员工都铭记这份责任和担当。

在公司,有条不成文的规定:修建的道路,10年内不能有结构性破坏,如果出现问题,谁修建谁负责到底。

采访中,王汉钲说到一起“砸砼”事件。2001年9月18日下午5时许,人民商场硬化工程路口西南侧现场,市政员工一人一锤砸向他们修建的路面,原因是混凝土垫层质量不合格。砸掉不心疼?心疼!那是他们的辛劳和血汗,但是必须砸掉,他们要对市民负责、对上级负责,更要对自己的良心负责。公司负责人义正言辞:“1%的不合格产品,对顾客来说是100%的不合格产品。如果轻易放过这次质量事故,就有可能再出现十次、百次不合格产品。如果因心疼钱而不彻底砸掉它,那么赔掉的是市政公司的社会声誉和形象。”

“红色引擎”激发了员工干事热情,激发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这份责任感还体现在坚持科技创新上,并结出累累硕果。

多年来,沧州市政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型发展的道路,在研究开发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泡沫沥青温拌、橡胶沥青及其混合料等高新绿色环保技术和施工工艺上不断开拓创新,并将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使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被国家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先后在国家、省、市等立项科研课题30余项,拥有14项国家发明专利以及实用新型专利,制定行业标准4项、河北省地方标准2项、团体标准10余项。承担了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建筑垃圾资源化全产业链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中的子项目;建立有“河北省路用材料与工艺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汇聚了一定的优势科技资源,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供了平台,引领和促进了行业发展。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未来,沧州市政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当好城市建设的排头兵,为城市建设交出最美“答卷”。

2021-06-22 ——沧州市市政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党建工作纪实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6363.html 1 红色基因凝神聚力 当好城市建设排头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