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22日
第04版:04

沧州市中心医院向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献礼系列报道 人才建设篇

人才兴院战略筑牢惠民发展之基

沧州市中心医院大力实施人才兴院战略,竭力搭建深造求学、干事创业的广阔平台,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开展全面合作,选派学科带头人分批前往北京深造学习,有效促进学科发展、技术提升和科室管理水平的全面升级。图为温秀玲亲自送学科带头人赴京深造。

为了让患者享受更科学、更规范、更高效的个性化综合诊疗服务,沧州市中心医院集全院各专业权威知名专家之合力,针对疑难典型病例进行MDT多学科联合会诊,从病理诊断、影像学特征、临床现状、治疗方案等内容作全面评估,为病人提供综合权威的“一站式”诊疗服务。

20年来,沧州市中心医院实施人才兴院战略,硕士生,博士生导师达198名,博士、硕士更是实现了零的突破,一举增至1421名,医院在地区医疗行业人才资源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2002年心胸外科周继梧团队成功实施沧州市首例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需要冠脉搭桥手术治疗的患者,从此彻底告别长途高额就医和漫长等待手术之苦。

近年来,众多沧州市中心医院中青年业务骨干在各自的学科领域探索创新,多次在国际国家级专业技能大赛上斩获大奖,用实力铸就医院知名品牌,引领学科专业潮流。图为刘世凯在第2届“亚太杯”妇科肿瘤手术视频比赛总决赛上获(恶性组)金奖。

《墨子·亲士》有云:“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事业的发展需要众多人才的力量,汇集人才才能干成事、干大事。

在沧州市中心医院123年的漫长历史中,专家人才一直是最闪亮的存在和最坚实的支撑。

雷爱光、李大钧等名医大家虽已作古,但他们以崇高的医法和精湛的医术,成就了中心医院早期的辉煌和自身在沧州百姓心目中、口碑里的敬仰,是医疗卫生界乃至全市人民永远的骄傲和高峰!

元柏民、李书奎、戴殿禄、白希永、安国瑞、韩立宪、杨德瑞、高敬华等一批虽已离退休或退居二线但仍奋战在医疗一线的老主任、老专家,不仅是用仁心妙术挽救了无数生命的大院良医,更是医院众多学科专业崛起的奠基人,是医院近20年跨越式发展的谋划者、参与者、见证者!

徐泽升、周继梧、刘汝海、孙宝华、孔繁义、郑国启、董志领、范玉香、杨志明、郭亮、苏志国、杨凤桢、王洪芹、李新胜、李英杰、姜国胜等一大批在国内、国际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名医大家,延续着群众心中的“金字招牌”,成为护佑人民健康、提升医院学术地位、妥善应对突发事件、用自己的青春和心血浇灌中心医院茁壮成长的功臣良将和奉献使者!

如今,程才、刘世凯、刘畅、王光亚等更多的中青年医师,继续秉承大医风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敢闯敢干、奋发作为,不负众望、不逊前者,已快速成长为对党忠诚、对人民健康负责和医院实现战略升级、服务沧州发展大局的“新脊梁”!

这些名字,不仅代表了沧州市中心医院一代代深受沧州百姓爱戴和信赖的白衣天使,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是书写出了新的内涵——他们是沧州市中心医院不断向医学领域更高更快更强进发的足迹;是沧州市中心医院冲破地域局限和技术封锁的大院重器;是沧州走向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亮丽名片……

人才是兴院之基、惠民利器,医院技术水平赖之以强,沧州卫生事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多年来,沧州中心医院始终把人才建设作为兴院强院的根本,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医院稳步发展。特别是2001年至今,院党委始终坚持尊重人才、成就人才,大力实施人才兴院战略,健全人才工作机制,积极引进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1

坚持引进培养双轮驱动

加速医院人才“量的集聚”

——转变理念、健全机制,多层次、全方位开展人才引进与培养。20年间,博士生、硕士生由零增至1421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达844名

“作为综合性三甲医院,我们肩负着提升全市医疗水平的重任,医院必须提高站位往更高的目标发展,争做国内一流强院,这一切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2001年底,刚上任党委书记、院长温秀玲,在院党委扩大会议上,在施政纲领中把人才建设放在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医院制定实施了《沧州市中心医院人才引进管理规定》,建立规范化、有针对性的招聘制度和人才引进制度,使得人才的引进第一次上升到了医院的战略发展高度,做到了有据可依。随之,一系列的引才制度应运而生。

——把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紧缺专业的优秀本科生、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和有突出成绩的中青年专家作为主要引进对象,并制定了薪酬、待遇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引进时简化各种手续,使其能以最短时间到岗工作、进入角色,有效增强了医院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对于应届的优秀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坚持能力至上的原则,不过分看重其学历层次和毕业院校,而是注重考核其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

为充分利用人才市场资源,中心医院转变坐等上门的理念,主动出击,多次到京津等全国高校密集的地区参加专项和专场招聘会。并通过人才网站、报纸等新闻媒体及各高校的自建平台发布招聘信息,扩大医院影响,引进的硕士、博士毕业生无论是数量和质量也都有了大跨步发展。

“引进”和“培养”是医院人才建设的重要内容,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在做好人才引进的同时,院党委把人才培养工作作为提高医院整体素质的关键环节,坚持高投入、高标准、多层次、全方位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确立了分层次、个性化的培养原则。学科带头人,要成为掌握现代医学知识,具备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医德高尚的全面人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侧重于高水平、深层次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培养,使其成长为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初级专业人员着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培养,除学术外,实现道德、法律、心理和社会知识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

抓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制定了《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规定》,对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组织、培训办法和考核办法进行了详细规定。同时邀请院外专家来院讲学、带教、会诊、应诊,在院内组织各种形式、不同内容的专题培训班,做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积极选派人员外出进修、培训。医院积极输送专业人员参加外出进修学习和各种培训班,制定政策,规定外出进修人员由医院承担进修学习期间的工资和奖金,发放通讯补贴、饭费补贴,取外面的资源所长发展医院。

鼓励学历教育。医院制定《学历教育管理办法》,鼓励医院职工进行学历教育,对于申报并录取在职博士研究生的人员,医院报销全部学费并发放一定数额的补助;对于申报在职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学历,对于申报高一级职称等方面均有配套的政策支持。

……

在院党委和医院各项政策措施的大力支持下,沧州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康立清,于2005年7月通过论文答辩取得博士学位,成为沧州第一位医学博士,也是迄今我市唯一一位影像学博士。2008年河北医科大学神经内科学博士董巧云。2009年中国科学院博士孔祥军应聘到医院,医院专门建立中心实验室,聘任孔祥军为中心实验室主任,为临床科研服务。对引进的高端人才,不仅提供事业平台,还提供帮助解决家庭安置、孩子上学等待遇。

引进、培养人才的机制和政策不断完善、力度持续加大,让市中心医院人才队伍日趋壮大。20年来,医院在职职工达到5000余名,其中硕士生、博士生导师198名,博士、硕士更是实现了零的突破,一举增至1421名,巩固了医院在地区医疗行业人才资源的领先地位。

2

妙笔书写精英人才“密码”

实现医院人才“质的飞跃”

——稳心、解忧、干事,千方百计为精英人才的培养和升级做好服务。20年间,医院临床科室从不足20个扩增至192个,多项技术达到国内乃至国际领先水平,多领域专家登上世界顶级学术舞台

相对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生活水准、品质,沧州作为三线城市毕竟稍逊一筹,况且,“国家队”医院的事业平台、发展前景,也不是地市级医院所能相比。“人往高处走”的流动规律,注定一所地市级医院人才队伍与学科建设跻身于“强队”的艰难。而能够留住人才,并把人才凝聚到发展的快车道上,更需医院有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

时针拨回至2002年。太多心脏病患者辗转外地手术,有些因为排队而失去手术时机。刚上任不久的党委书记、院长温秀玲找到周继梧:“老周,干吧!打造一个咱自己的心外科手术团队,让百姓不再焦急等待、不再承受求医奔波之苦。要人给人,要设备给设备,我来当你的后勤部长。”温秀玲毫不迟疑的坚决支持,给了周继梧莫大的信心,更坚定了他做好心胸外科专业的决心。

心胸外科成立之初,周继梧多次前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深造进修,凭着刻苦钻研和执着坚持,从第二助手升到第一助手,直到完全掌握心脏直视手术的精髓要义。为了确保手术质量,他日夜不离地守在患者的病床前,甚至戴着听诊器听上整整一夜,逐一记录每分钟病人的心跳变化。

作为支持,医院组建了专门的麻醉团队及手术室护理团队,与心外科团队一起,分期、分批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以及各种学习班。选派科室骨干医师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和阜外医院等进修学习,带回新的技术和理念。

心脏手术的特殊性,需要与其匹配的设备相支持。医院专门设立2个百级层流手术间,筹建了独立术后ICU,购置了高端麻醉机,心排量监护仪、体外循环机及自体血回收分离机等设备,为手术的进行、病人的抢救及新技术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设备支持。

正是在医院的大力支持和整个心胸外科团队的废寝忘食、埋头苦干下,周继梧和他的团队首开心脏瓣膜手术取得成功,在全市最先开展心脏停跳冠脉搭桥术、最先开展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技术、最先开展世界先进的小切口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多年来始终作为领跑者站在顶尖技术的前沿领域。

这只是中心医院尊重人才、培养人才,为他们搭建深造求学、干事创业平台的一个小片段。为了打造具备前沿理念、过硬业务素质、顶级技术水平的高端精英人才梯队,中心医院不惜重金、制定政策、配套设备、完善服务,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加强人才建设、提升技术水平的诚意。

调整分配政策和奖励政策,向一线科室、向高风险、高技术含量岗位倾斜;开展“名医”评选,对取得成绩的优秀人才进行奖励,强化对人才的认知;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敢于把中青年技术骨干放在学术带头人的岗位上,有计划地让他们承担一些重大任务和科研项目;保障职工福利待遇、职工子女的就业有相应的政策倾斜,协助处理职工红白喜事、生病或生活困难等事项……

这一切,无不体现了医院领导班子的人才意识和民本情怀,也让从医院考出去的影像专业博士康立清、心脏内科博士张军等人才,毅然放弃北京、天津的“国家队”递出的橄榄枝,选择“回家”,继续擦亮中心医院的“金字招牌”。

这一切,也有力地调动了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使医院医疗水平发展步入“快车道”,全院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并呈现出“万紫千红春满园”的可喜局面。

医院临床科室从不足20个扩增至192个,27个省级临床重点学(专)科;逐步形成以“介入治疗技术、腔镜治疗技术、移植治疗技术、立体导航定向技术、分子靶向精准诊疗技术、体外生命支持技术”为代表的六大技术领域。

肝胆胰外科刘汝海团队成功开展首例肝移植手术,泌尿外科李英杰团队成功开展首例肾移植手术,神经外科尹港峰团队成功开展脑干肿瘤切除手术,胸外科孔繁义团队成功开展全腔镜下气管隆突切除成形手术,眼科范玉香团队成功开展角膜内皮移植手术,耳鼻喉科王洪芹团队成功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术……一系列高难度复杂手术在沧州市中心医院相继开展。

以孙宝华为代表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团队,在抗击非典、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要战役中,主持全市医疗救治与疫病防控工作,为战胜疫情做出了突出贡献;以李勇为代表的急诊医学团队,建立全市首个急危重症救治体系,与“死神”争分夺秒,成功抢救无数急症濒死患者的生命……时刻听从党的召唤,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市中心医院各学科专家团队身怀绝技、挺身而出,筑起护佑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钢铁长城。

改革所带来的巨大能量,不仅激发人才的创新力量竞相释放,中心医院这艘“医学航母”就这样开启了浩浩荡荡的发展之势,百姓再也不必长途跋涉、高额花费外出求医,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最权威科学的诊疗服务。

3

倾力构建医疗“智囊团”

占领技术学术“新高地”

——坚守初心、力求合作,加快提升整体技术、学术水平,不断向医疗领域更高更快更强发起冲击,努力让百姓在家门口以低成本享受高端医疗。20年间,与30多家知名医院实现合作,来自国际、国内的94位权威知名专家学者成为医院客座教授。

与国家战略接轨,与时代旋律同频。

沧州环京津,高速公路到北京两小时,到天津一个小时。京沪高铁开通后,真正融入了京津“一小时经济圈”。“一条路,从沧州到北京,如果去旅游,坐上高铁,50分钟的工夫。但如果是去‘求医’,这条路就充满奔波等待之苦。这份煎熬,老百姓都经历过。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权威专家的诊疗服务,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谈起选择,温秀玲眼里充满了坚毅。

奔流向前的历史长河,总有一些沉淀标记来路。

2014年12月4日,沧州市中心医院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沧州合作医院,派出各学科带头人分批次前往北京深造学习,有效促进学科发展、技术提升和科室管理水平的全面升级;双方共同建立“疑难病会诊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听力中心”“耳病诊疗中心”;微移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一批国际领先的前沿技术项目将大范围走入沧州……

与国内一流、世界先进接轨,让百姓在家门口以低成本享受高端医疗的同时,更让医院获得了引智的“红利”。

乘势而上,继续前行。2016年2月9日,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签订对口帮扶合作协议;2016年11月23日,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开通“PET-CT检查直通车”;2017年3月24日,成为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协作共建单位;2017年9月28日,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签订全面合作协议……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接轨国际,高级人才的培养对标世界先进水平,尚永丰等3名院士被聘为市中心医院荣誉教授,94名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的知名专家学者被聘为市中心医院客座教授;积极创造机会,鼓励骨干力量到国内外知名医学院校学习,肝胆胰外二科李学峰、内分泌糖尿病四科赵永才、肾内一科高俊杰、胃肠肿瘤外一科韩国达等百余名中青年业务骨干走出国门,到国际知名的医学院校学习深造;各领域专家在国际性会议上担任大会主席、作专题发言,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医生的声音。

结束语

从量的剧增到质的飞跃,沧州市中心医院建设形成了素质过硬、业务过硬、传承衔接紧凑的完善的精英人才体系,并成为全国高端医疗人才的向往地和聚集地。一代又一代中心医院人在助力医院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路上,成长为兼具科技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精神的品牌团队和护佑人民生命安全、助力沧州城市发展的中流砥柱。

人才兴院战略的有力实施为医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劲和活力。由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推出的2019年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上,沧州市中心医院由2016年的第31位成功跃居全国地市级医院第13位,位居河北省第一;党委书记温秀玲应邀专程出席了2020中国医院竞争力大会,并作了题为《坚持三专道路 创建地市级强院》的典型发言,得到与会专家和代表们的由衷钦佩和高度赞扬。

荣誉彰显实力,实力惠及百姓。过去,一有疑难杂症,沧州百姓就要往京、津等大城市大医院跑,费心费力、劳民伤财;而今,权威专家就在百姓的家门口,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百姓的炕头上。这是沧州市中心医院人给出的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和发展红利。

2021-06-22 沧州市中心医院向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献礼系列报道 人才建设篇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6373.html 1 人才兴院战略筑牢惠民发展之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