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22日
第08版:08

信息化提速 开启现代农业农村新篇章

希望的田野

寺门村镇顾码头村风景

采摘麒麟西瓜

美丽宜居新农村

鸭梨包装

泊头鸭梨亮相上海亚果会

麦浪滚滚,机声隆隆。泊头大地,一派繁忙景象。

时下,泊头市39.5万亩小麦迎来了丰收季,一台台大型联合收割机穿梭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着一曲乡村振兴的赞歌。

近年来,泊头市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机深松作业、旱作雨养种植、耕地地力保护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等项目,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小麦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27万亩。

大力提高粮食增产能力的同时,泊头市加大农业供给侧改革力度,多措并举,积极拓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四个农业”的内生动力和渠道,全面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新农村。

本报记者 康 宁 本报通讯员 田志锋 张 迪 李铁链

变废为宝

种养循环打造生态农场

麦子熟了。在泊头市郝村镇麦田里,大型联合收割机和秸秆打捆机并肩“作战”,一台收割并打碎麦秸,另一台则束捆整齐,打碎的秸秆经传送带装进卡车。

以往秸秆主要用来生火做饭。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户户改用液化气或天然气,这些秸秆怎么还被收集起来?“去年卖秸秆就挣了1000多元,和往年焚烧丢弃相比,这可是额外收入。”郝村镇流澥寺村村民肖续刚说。

近几年,泊头市立足节能环保,以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为突破口,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之路。目前正在回收的干秸秆正一车车送往肥料加工厂,经发酵后制成有机肥,循环再利用。

“干秸秆打捆后以每吨200元价格出售给肥料加工厂,湿秸秆打捆封膜后储存,发酵成饲料,以每吨260元价格出售给养牛场。”河北茂动兴腾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付茂动说,除了回收秸秆外,当地还面向农户回收树枝。这些树枝经粉碎加工,有的运往家具厂用作家具原料,有的送往发电厂用于火力发电。

近日,泊头市农业农村局又传来好消息,泊头市被国家农业农村部确定为河北省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是沧州市唯一上榜县。

此项目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对养殖农户产生的畜禽粪污进行综合还田利用,通过种养结合,达到环境改善、土壤改良、农产品质量提高的目的。

对养殖农户的畜禽粪污进行收集、转运,再由专业化的有机肥加工厂集中处理,加工成有机肥料,再通过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还田利用,种植出高品质的农产品;农产品经人畜食用后产生的粪污再次进入收集转运环节,从而形成“养——种——养”的粪污综合利用绿色循环模式。

泊头市将计划打造10万亩种养循环示范区,示范区拟在粮食、蔬菜、果树种植集中产区确定。计划收集、处理、还田利用畜禽粪污5万吨,有机肥还田2万吨。粪污收集依照全市畜禽养殖集中产区进行布局,分散收集、在泊头市12个乡镇布点堆沤,分区设置集中处理中心。

特色产业 高端品质塑优势品牌

走进西辛店乡崔桥村东方果品梨园,成片树木遮天蔽日,一簇簇青果点缀其间,梨果虽稚嫩,却已飘香。还原“小时候的味道”,泊头鸭梨从原来重产量,到如今的看品质,实现一次次升级。

“能让市场认可的品种要‘四好’:好看、好吃、好放、好管。”多年来,东方果品公司总经理郭玉森一方面引进国内外成熟品种,一方面与科研院所培育储备新品种,不适应市场的品种及时淘汰,找新品、种新品、育新品的路子一直没停。泊头市10余家果品出口企业也用“公司+基地+科技+农户”模式带动全域梨树种植结构调整。

泊头市依托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鼓励企业走出国门。14家农产品企业拥有自营出口权,泊头鲜梨出口30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7.6万吨,占全省近一半,创汇6100万美元,打入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等世界级连锁超市。庞龙果品年出口鲜梨3万吨,创汇1000多万美元,是我国鲜梨出口量最大的企业。

“泊头鸭梨”“泊头桑椹”“亚丰水果”“万雉园鸡蛋”等农产品品牌,享誉全国乃至海外。

泊头市引导企业贯标认证,争创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泊头鸭梨”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泊头桑椹”获得农业农村部授予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中国地理标志商标证明证书。

泊头着眼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化、标准化的互动,以无公害生产、绿色有机为目标,将工业生产的标准化管理融入农业产业化全过程。

针对不同标准在不同的果园实行相应规范操作,即统一修剪、统一施肥、统一套袋、统一防治、统一收购。目前,泊头市25万亩梨全部实现了标准化生产,36个标准化养殖场通过了河北省无公害产地认定。有42个果园获得了欧盟、美洲等地认证,平均每亩增收1200多元。

泊头通过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立了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组成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形成了“龙头+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类型的产业。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节约化生产、精细化管理、现代化运营。鼓励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将最大利益让利给村民。

目前,泊头市有沧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7家;农民合作社930家,会员总数3.4万户,其中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社2家;家庭农场460家,其中省级示范农场20家,沧州市级13家。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辐射带动7.5万个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领域,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3%,户均增收2700多元。

科技赋能 为现代农业装上“智慧大脑”

无人机洒药、在线技术课堂、大数据管农田、农资农产品线上交易……在泊头,高科技设备助力农业生产,田间地头劳作的农民少了,农业生产变得越来越智能化。

从播种到收割,农业生产全程都有“黑科技”参与生产。春耕备播时,无人机空中撒种,新型农业机械往返田地间,不一会儿,插秧、施肥两道工序完成;生长期间,智能农机可对农作物“察言观色”,实施个性化施肥;夏粮收割时,大型智能农机、遥感无人机农业物联设备等高科技的应用促成了智慧农业生态闭环。

泊头市西辛店乡大付村上千亩玉米地里几乎不见一个人影。然而在玉米地上空,10余架植保无人机组成的农药喷洒队正在作业,进行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

“几个小时,就能完成上千亩小麦的农药喷洒任务。有了无人机,解决了大问题。”泊头市植保站站长李兴钊说。

技术上若遇到难题,线上农业技术培训会在“云端”及时为农户解决。通过视频连线,农业技术专家又与他们“见面”了,对该打什么药、生长过程中果子为何变小变黄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并视频教授农户相应技术。

这些“智慧服务”由社会化服务机构参与指导。从“耕、种、管、收、售”价格环节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便利和实惠,解决了老百姓生产和销售环节的难题,泊头将继续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目前,泊头市有规模较大的社会化服务机构3家,他们为农户积极开展生产性服务,集中采购生产资料、统一机械收割、提供技术指导等服务,涉及到种植面积较多的西辛店乡、四营镇、富镇、交河镇、郝村镇,主要对区域内小麦、玉米实施苗期病虫害防治、收割、种肥同播、旋耕等多环节的作业,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带动了农业标准规模生产,促进了农民增收。

为农户做好服务的同时,泊头市农业农村局狠抓质量安全,把好农产品质量关。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指导和技术服务,发布生产操作指南,防范化解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健全完善质量追溯标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宣传力度,推进标准化生产,全年开展定性(速测)检测1500批次以上,开展定量(蔬菜、水果残留等)检测200批次以上,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2000人次以上,发放明白纸、宣传册5000份以上。

乡村振兴 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泊头市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厚植生态底色,突出发展特色,彰显乡村本色。

来到泊头市四营乡灌河村,眼前豁然开朗,不大的村庄,一个个精致的小品式建筑错落有致,白色房屋,沿村中心路依次排开,幸福1巷,幸福2巷……浓浓的胡同文化气息扑面而来;7个别致的公园散落其间,别具风格的农家小院,6300平方米的民心湖中,大型水车随水流而动……

从清理垃圾柴草改善村容村貌着手,到修路建广场造景点建设美丽乡村,再到村民流转土地入股发展现代农业,统筹规划打造农业旅游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原本经济基础薄弱、农业设施落后、破旧不堪的灌河村,如今令人刮目相看。

“美丽乡村可以卖风景,走农旅观光休闲之路!”灌河村“两委”班子走起发展乡村旅游之路。

他们借助现代农业资源优势,引进社会资本,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产业发展,实现农旅一体化。这样既能确保资源的长期利用发展,又能增加村民收入,开辟了村民致富新渠道。

为丰富文化内涵,彰显休闲观光农业魅力,灌河村还组织专人挖掘当地的传统文化,搜集废弃的旧式农耕器具、农用物品、生活器具、娱乐用品等,筹建村民俗文化展馆。还组建了秧歌队、广场舞队、锣鼓队等,定期组织开展村民广场健身舞、秧歌等文艺演出比赛。

灌河村是泊头市23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营子镇王将军村独具特色的游园、洼里王镇后八尺村十里桃花观光长廊、泊镇十八务邢村的大型党建广场、交河镇五里庄村的荷花池塘……都可谓美轮美奂。

今年,泊头市继续围绕23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突出“十线、多片”,重点打造“一纵一横、两岸、五区”,采取“以珠串线、以点带面、以面扩片”的方式,串联精品节点,整合资源,推动美丽乡村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要求每个乡镇至少打造一条可观可学、可复制的美丽乡村建设精品线路,做好示范引领,整体提升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美丽乡村建设,泊头市还发挥果品面积大且蔚然成景的自然优势,积极营造休闲观光采摘游条件,发展休闲农业,打造农业新的增长点。

泊头市亚丰观光梨园、清真寺一日游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休闲农业精品景点线路;东方公司的崔桥果园被评为省级观光采摘园;洼里王镇三岔河村梨园、营子镇苟村桑椹园等已初步成型。每年4月的梨花节、5月至6月的桑椹节,7月至9月的鸭梨采摘节,吸引着八方游客来泊头观光游玩。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村庄干净整洁是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是乡愁得以安放的基础。近年来,泊头市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2021-06-22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6379.html 1 信息化提速 开启现代农业农村新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