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张秀,任丘市长丰镇长丰村人,1924年6月出生,194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任丘市长丰镇长丰村的一处农家小院中,红红的甜杏挂满枝头,黄瓜、生菜、大葱、茴香等青菜一畦畦整齐排列,这就是“革命母亲”张秀的家。
走进屋内,张秀穿着一件自己缝制的中式白褂,手里拿着拐杖端正地坐在沙发上,早就等着我们的到来。
“别看俺老娘都98岁了,但啥都明白,耳朵有些聋,但视力很好,穿针引线没问题,穿的这身衣服就是她自己做的。”张秀老人的二儿子曹俊华说。
由于张秀听力不好,她在子女帮助下,聊起了当年抗日的故事。
“那时候,我们区有支小分队,人数只有几十个。别看人少,他们经常跟敌人打游击战。”张秀说,由于当时区小分队武器落后,大批敌人来袭时,队员们就躲起来。张秀印象最深的是日本鬼子对村子的一次大“扫荡”。鬼子进村后,战士们就藏到地道里。
没想到,那地道当时还没有挖通,这让战士们走进了死胡同。鬼子找到了地道口后,向地道里放水、放毒瓦斯,大部分队员都被毒晕过去。鬼子进入地道,把队员们一个一个向外拖,拖出一个刺死一个。几十个人横七竖八躺了一片,那惨烈的场面让她至今难忘。
“如果那一次挖通了地道,区小分队就不会牺牲那么多人。”虽然当时张秀只有十几岁,但她也认识到地道的重要性,就经常帮助大家一起挖地道。
张秀说,身处抗战地区,她早早地接受了革命教育,积极投身到抗日战斗中去,经常和其他抗日积极分子一起在村西头开会。
张秀记得,他们经常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开会,地点距离日本鬼子的岗楼不过200米。晚上开会的时候,张秀为保护大家的安全,找来棉被把窗户堵好,堵得严严实实的,保证一点灯光都不能透出去。
“那个时候,晚上我们还经常给八路军做军鞋。”张秀说,姐妹们通常在自己家把鞋做好后,再统一上交给组织。为了多做几双军鞋,张秀经常一做就是一宿。
白天,张秀就当起了通讯员。“有好几次八路军战士躲到我家,我就给他们找隐蔽的地方藏好,然后去家周围放哨。”张秀说,有一次,两名八路军来村里抓汉奸,躲到她家等待时机。由于怕惊动了汉奸,八路军白天不能露面。
“你敢不敢出去察看一下汉奸的行踪?”“我敢!”其实,张秀看到汉奸帮助鬼子欺压老百姓,恨透了汉奸,早就想除掉汉奸,就是没有办法。这次机会来了,张秀勇敢地当上了八路军的“侦察员”。她拿着吃的若无其事从家里出来,一蹦一跳地往汉奸的住处转了一圈,偷偷地观察汉奸的行动,确定汉奸没有外出后,又一蹦一跳地回到了家里,把侦察的情况告诉了八路军。
有了准确的情报,晚上两名八路军突然袭击,成功地抓到了这名汉奸,并把他当场枪毙。这件事儿,张秀立了大功。但为了安全,过后她没有跟任何一个人讲起过。
其实,张秀曾多次帮助过八路军战士,每次都是等八路军战士悄悄地离开后,她才和家人一起下地干活,仿佛什么事儿都没发生过。
1944年5月,因为表现突出,张秀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张秀结识了志同道合、同为共产党员的丈夫,并育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新中国成立后,丈夫在供销社工作,张秀在村中负责照顾老人和孩子。此外,她还在村内各项工作中起带头作用,在入社、入互助组、入生产队时,都积极参加。
抗美援朝时期,张秀还带领村中妇女为前线战士做军鞋、鞋垫。她教育孩子要善良,要有骨气,对子女影响特别大。
如今,张秀跟孩子们一起生活,儿孙们常给她带各种好吃的。一到节假日,女儿和孙子孙女们都会来看望她。老人常说,自己享受的是天伦之乐。
采访札记
“革命母亲”张秀已近百岁高龄,听力又不好,这让我们采访起来有些吃力。
但是,当提起抗战的事儿来,张秀仍然很激动。想起那些为革命献出生命的人,她眼中难掩伤感。她知道,抗战的胜利,是无数烈士们用鲜血才换来的。
当说起今天的好日子来,张秀非常知足。她经常跟孩子们讲革命的故事,教育孩子们不能忘了过去,要懂得感恩。她知道,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共产党人用生命换来的。
“革命母亲”张秀的讲述,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