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26日
第03版:03

一刀一刻 传递浓浓爱党情

高殿华创作《天安门》面花模子作品

高殿华(中)展示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制作的正版雕刻的面花模子作品。

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

高殿华展示自己的作品。

本报记者 康学翠 本报通讯员 任振宇 刘国竞

这是一件长85厘米、高35厘米的面花模子作品,最顶端是100周年字样,党旗图案雕刻于数字中;下面是仿照雄伟的天安门城楼创作,城台、城楼,通天圆柱和劵门等雕刻得纹理精细清晰,栩栩如生,城台上还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字样。

这件作品名叫《天安门》,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骅面花模子雕刻技艺”第四代传承人高殿华和家人历时两个月创作完成的,并无偿捐赠给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此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高殿华是黄骅市羊二庄回族镇高官庄村人。今年年初,他就萌发了制作面花模子作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念头,并开始着手准备。巧的是,今年3月,他收到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邀请函,这和他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便欣然应允。

创作什么作品呢?高殿华一家四口凑在一起商议,最终决定以天安门城楼作为作品主图案。除了因为天安门城楼图案能更好地发挥他面花模子的雕刻技艺外,更重要的是,天安门对全国人民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天安门广场记载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不仅见证了中国人民一次次要民主、争自由,反抗外国侵略和反动统治的斗争,更是共和国举行重大庆典、盛大集会和外事迎宾的神圣重地。

拿定主意后,便投入创作中。为了使作品完美,高殿华一家四口齐上阵,各自施展所长。先由主修设计专业的女儿高林娜设计出作品使用模子的基本比例和图案的整体构图,再由儿子高勇协助高殿华完成框架雕刻,最后由妻子李淑华负责打磨细节,完成最终作品。

在设计阶段,高林娜为了使作品凸显天安门的宏伟壮观,结合父亲雕刻技艺之所长,她多次修改设计方案。因作品要赠给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而非用于制作面花,设计上采用了正版雕刻的方案。那段时间,为了有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高林娜通常会把设计工作放到晚上,工作到凌晨是常有的事。

设计完成后,高殿华与儿子高勇便依据设计好的图案与尺寸,选择了一张上好的柳椴木作为雕刻所用主板,经过刨板、画外壳等工序后,开始正式进入雕刻阶段。

由于作品尺寸较大,高殿华和高勇耗时一周才完成了图案框架的雕刻。接下来开始雕刻纷繁复杂的内部图案。高殿华与妻子李淑华不敢有一丝懈怠。雕刻时,每一个纹理、每一个凹凸面,夫妻俩都做得精细清晰、惟妙惟肖;每一次刀锋的运、抢、转、刻,他们都用心打造。为了确保制作出一块“精品”,那段时间,夫妻俩都是选择一天中光线最好的时候雕刻。最终,在一家人的努力下,这件作品正式完成。完成当天,邻居朋友前来参观,对他的技艺赞不绝口。

除了这件《天安门》作品,高殿华还创作了一系列与此相关的作品。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一个党旗图案的模子,下面写着数字“1921—2021”。他高兴地介绍,已经有好多人预订了这个图案的模子,觉得非常有纪念意义。

高殿华说:“能有机会设计这些作品,我们一家人都感到非常自豪,觉得十分有意义。我坚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的祖国一定会越来越繁荣昌盛。”

2021-06-26 高殿华创作《天安门》面花模子作品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6811.html 1 一刀一刻 传递浓浓爱党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