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们的日子好起来了,可孟书记却看不见了。”吴桥县于集镇西街村党支部书记许爱松看着地里的一千亩花生说。孟宪升去世前一年,扶持西街村种花生,如今,村里靠花生年增收30万元,村民们的日子好了起来……
为官一任心系群众
“孟书记时刻想着群众冷暖,有事只要找他,都会第一时间给予解决。”吴桥县于集镇道王村党支部书记齐立忠回忆起孟宪升,眼圈不禁湿润了。
于集镇位于吴桥县中部,距离县城20公里,下辖40个行政村,2.5万人。2019年2月,孟宪升从桑园镇镇长调任于集镇党委书记。当年6月的一天,正值种植玉米用水的关键时期,道王村的变压器烧了,齐立忠第一时间找到孟宪升。孟宪升马上联系电力部门,两三个小时,变电器就修好了。“后来孟书记还给我打电话问‘耽误大家浇水了吗?’他一直在担心着这件事,得知没耽误村民浇地,他才放心。”
脱贫攻坚战中,孟宪升一一走访镇上的贫困户,推动全镇596户贫困户全部提前脱贫,产业扶贫项目、商业医疗保险实现全部覆盖。村民王志成是孟宪升帮扶的贫困户,据他回忆,孟宪升一个月要带着东西来看他好几次。另外,孟宪升给他还安排了村里公益岗位,有了固定收入。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为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孟宪升带队去各地招商,一家一家谈,积极招商引资。2019年,在他的推动下,全镇引进项目11个,总投资14.75亿元,为于集镇的发展蓄足了后劲。
勇担重任英勇抗疫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华夏大地。大年三十,从吴桥县委开完疫情防控会议后,孟宪升回到家没顾上吃口饭,拿起换洗的衣服就返回于集镇。也就是从那时起,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疫情防控中。
作为全镇疫情防控的“指挥员”,孟宪升坚持靠前指挥、每天穿梭在各个村庄,督导各卡点查控、检查各村联防联控措施落实、带领镇村干部入村排查外来人员、组织人员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防控形势……经常已经是凌晨,他还奔波在督导调度、一线检查工作的路上。
2020年2月1日,本应返回吴桥的51名务工人员,困在了天津。孟宪升得知情况后,担心务工人员自行返乡有较大的感染风险,先安排两名班子成员去天津和相关部门接洽,又紧急组织11辆小车,将51名务工人员“点对点”接回。“他考虑得太仔细了,就连每辆车的车况、驾驶人的驾龄等,他都进行了筛选,生怕出现一点儿意外。”务工人员范文超回忆道,“他的心始终和大家在一起。”
用生命谱写了一曲赞歌
疫情期间,一袋中药、一个装满资料的公文包是孟宪升每天的日常标配,一个口罩就是他的防护装备。
对熟悉孟宪升的同事和亲人来说,却时刻揪着一颗心。因为他当年因身体水肿和糖尿病,先后两次住院。按照医嘱,春节后他应定期复查,但面对疫情,复查的事儿他一拖再拖。“当时他身体水肿得很严重,平时穿41号鞋子的脚,肿得连43号的鞋都几乎穿不进去。”妻子孙秀哲哭着说,“他总说等等,再等等……现在是关键时刻,忙完就去。”
2020年2月26日下午5时,忙碌了一天的孟宪升感到体力不支,手抖得不能写字。在同事们的极力劝说下,他安排好相关工作后,才答应去医院检查。临行前,他还不忘带上疫情防控的文件资料。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入院检查后,孟宪升被确诊为脓毒血症,而且病情急速恶化,经多次抢救无效,于2月28日0时12分去世。
噩耗传来,整个于集镇笼罩在悲恸中,出殡那天,因疫情无法送行,但于集镇干部群众仍自发地用各自的方式,依依不舍地送别这位为于集镇鞠躬尽瘁的好干部。弥留之际,不忘重担,孟宪升把最后的气力都留给了心中眷恋的于集镇,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无私的壮丽赞歌。
人物简介:
孟宪升:1973年出生,1996年入党,原吴桥县于集镇党委书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孟宪升带领镇村两级党员干部,第一时间冲上了防疫第一线。他连续34个日夜坚守,冲锋在前,率先垂范,因劳累过度,不幸于2020年2月28日因公殉职。他入选了2020年2月—7月“中国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