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看到的每一件饮食器具,都是华夏文明的冰山一角。探寻下去,便会被水下的巨大冰山所倾倒。”23年的收藏经历,让李学刚不再看山是山。比如面对同一个瓷瓶,别人看到的是“乾隆御制”4个字,而他关心的却是瓷瓶背后的文化。
本报记者 张智超 摄影报道
李学刚(左)的展品中,一半以上来自其他收藏爱好者的转赠,其中就包括这套汉代陶食案。
见到李学刚时,他刚从外地赶回来,“开了8个小时车,中间只休息了一次!”
已经47岁的他看上去似乎并不疲惫,反倒兴奋异常。他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孟村全羊李清真酱牛羊肉制作技艺”的第4代传承人。他一下车便拉上我们,迫不及待要展示此行的收获。
那是一口满是锈迹的金属大缸,锈蚀程度甚至让人对它能禁住这样的长途跋涉而咋舌。“这是古代的行军锅,学名叫釜,破釜沉舟的‘釜’,有四五十公斤重。”言语间,李学刚满眼是光,但这光很快又黯淡了下去。他指着釜身上已难以辨识的纹饰,长叹一声:“这些应该是饕餮纹,可惜,已经锈蚀得难以辨认了……”
让人“流口水”的博物馆
沿283省道来到孟村回族自治县,过了卜老桥村,一座两层高的仿古建筑映入眼帘。屋檐上挂着“全羊李博物馆”的牌匾,这里是李学刚的厂区所在,这座建筑是他刚刚建成的博物馆。
馆里陈列着368件饮食器具,涵盖了从新石器时期到民国时期的炊煮器、酒器、盛放器等类别……是李学刚23年来的心血所得。
他至今记得第一件藏品的由来。
那是1998年的一天,李学刚在村里闲逛,在一户村民门口,他看见一个腌鸡蛋的陶罐。“罐子瞧上去有些年头了,顶部有4个圆孔,看不出具体年份,也看不懂圆孔的用途。”
村民见李学刚喜欢,便把罐子送给了他。
他抱着罐子去找人求教,这才知道那是清代的四系罐,“虽然是老物件,但并不值钱,过去一般用来盛水、装酒,圆孔是为了系绳,便于提拿,携带方便。”
尽管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古董”,但李学刚仍觉得收获不小:“从没想过,一个腌鸡蛋的小陶罐,也有这么多学问。”
后来,李学刚从父辈手中接过祖传手艺,经营起河北泰豪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因为从事餐饮行业的缘故,他对饮食器具更感兴趣了,由此开始了收藏之路。
在别人看来,这些锅碗瓢盆再寻常不过,并没有多少收藏价值。但李学刚并不这么认为,比如面对同一个瓷瓶,别人看到的是“乾隆御制”4个字,而他关心的却是瓷瓶背后的文化。
他把这种选择称为“灯下黑”:“人们大多认为物以稀为贵,而那些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反倒被忽略了。”
寻宝寻出一座博物馆
这些年,李学刚几乎跑遍了大江南北。他时常感觉自己就像游戏里的人物一样,不知疲惫地寻找着一枚又一枚“金币”。
一次在饭桌上,有个朋友说,在洛阳一位藏友那里见到了一套完整的家传汉代陶食案,一共9件器物,包括1个案、2个奁、4个耳杯,还有2个龙头瓢。
李学刚见过不少食案,但保存完整的很少,尤其是陶器。
他立刻感觉自己被一枚“大金币”砸中了:“中国人合餐共食的进餐习惯,其实只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宋代以前,分餐制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近3000年。而这件陶食案,就是分餐制的产物。”
饭都没吃完,李学刚就开车前往了洛阳。他明知道对方不可能让出这套食案,但还是要去看一看。
在一次次的寻宝过程中,李学刚产生了成立博物馆的念头。
有一回,他到南方一个村子进行田野调查,在一户村民院子里,他发现用来盛放杂物的器皿,竟是一件商周时期的鬲。“这原本是古人用来烧煮或烹炒的炊具,不但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如今还变成了杂物篓……”
李学刚为器物惋惜的同时,也突然意识到:“这其实就是人们在传统文化上的缺失。”
他加快了建立饮食器具博物馆的脚步,不为赚钱,也不搞私藏,只是想让更多人看到这些器物,进而了解它们背后的文化:“每件饮食器具都是华夏文明的冰山一角。探寻下去,便会被水下的巨大冰山所倾倒。”
打动人的“不务正业”
两个月前,李学刚的博物馆试开馆了。不用买门票,还有专人进行讲解。每天都有人前来参观,有孩子,也有成年人。
来参观的人大都知道,为了建这座博物馆,李学刚专门在厂区辟出3亩多地,前后投入了600多万元。
于是,流言飞语传起来了。有人说,李学刚是钱多了烧的,不会算账——
李学刚的企业一直经营得不错,这3亩地,无论是用于扩建厂房,还是出租,都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而建博物馆只有投入没有进项。
但李学刚有自己的盘算:“每件饮食器具都能反映一段历史。现在的人们只知道电饭煲、电饼铛,却分不清鼎、鬲、甑这些古代炊具的用途,甚至连字都不认识。中国是礼仪之邦,光是与饮食器具相关的典故、成语就有不少,比如破釜沉舟、举案齐眉、一言九鼎……”他想通过这些不同时期的饮食器具,让人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李学刚的坚持打动了很多人。
博物馆里的368件展品,一半以上来自其他收藏爱好者的转赠,其中就包括那套汉代陶食案。
博物馆开起来了,但对李学刚来说,这只是下一个阶段的开始。他仍旧扮演着那个追逐“金币”的游戏角色。每当“金币”掉得特别快时,他知道自己是听到古人的脚步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