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05日
第06版:06

沧州市第十七中学

创新教育方式 彰显青春风采

本报记者 赵玉洁

快乐体育课

前不久,在沧州市第十七中学的操场上,一堂别开生面的“快乐体育课”精彩上演。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子们骑上色彩鲜艳的充气“毛毛虫”,团结协作,奋勇前进。灿烂的笑容洋溢在孩子们脸上,大家尽情享受着趣味体育活动带来的轻松与愉悦。这堂快乐体育课的照片,也相继被新华社和《光明日报》刊发。

而这,不过是市十七中创新教育方式,致力培养具有钢铁意志、黄金品格、钻石心灵新时代好少年的一个缩影。

从2019年建校以来,十七中秉承“给知识以生命,让学生更灵动”的办学理念,在狠抓日常教学的同时,通过一系列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活动,积极推进德育教育,实现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双提升”。

有的放矢提升教学质量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为此,市十七中聚焦课堂核心要素 ,努力打造提质增效课堂,以课例研磨为路径,以优质课堂评价标准为引领,努力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学校构建了课例研修的基本流程,使课例研磨成为学科教学活动的常态,实现了课堂要素的优化和重组,初步形成了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自主型课堂。

班主任统筹学生的学习时间与内容安排,立足分层分类,兼顾共性个性,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严格教学班级管理,指导督促学生按时提交作业,认真预习、复习,狠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任课教师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定期开展学科教学辅导,并牺牲休息时间与学生结成对子,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学生当日的听课笔记和训练试题,各科任教师第一时间进行阅批,对遴选出的优秀学习笔记进行推介点评,及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报给班主任。

在狠抓主科教学的同时,市十七中引入先进的教学系统,通过数字化的美术、音乐和地理软件,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视听感受和更为直观的学习体验。仿生标本馆陈列着两栖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昆虫和植物标本。这些标本大多制作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过多年的岁月沉淀,如今看上去依然形态逼真。在这里上生物课,孩子们大呼过瘾。理化生虚拟创新实验室支持自主DIY实验,学生们可任意搭建试验场景,在动手实操的过程中,将理化生知识印刻在脑海之中。

在日常管理中,每个班级都设有正、副两名班主任,正班主任负责班级管理和全面事务,副班主任进行辅助和配合,有效提高了班级管理效率。班主任每个月至少要进行4次家访,一年访遍全班学子的家庭,对每一个孩子进行全面了解,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和指导,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化解学习困难,为孩子扫除成长路上的羁绊。

“每周之星”培树身边榜样

“文学世界里有无数宝藏,她喜欢用自己的笔去开垦挖掘。一人,一桌,一支笔,描绘出一片绚丽多彩的世界;一时,一纸,一抹情,为心中宁静的海留白。她,就是本周‘写作之星’——七年级七班的张馨云。”

“刘雨林同学左腿骨折,行动不便,他俩主动请缨,牺牲休息时间照顾同学。每到课间,总能看到两个身影相伴在刘雨林左右。他们用行为传递温暖,用微笑点燃希望,诠释了友爱的真谛。他们就是本周‘友爱之星’——九年级三班的高翊和穆开瑞。”

在市十七中的微信公众号上,“每周之星”时常成为师生和家长关注的热点。今年以来,已经有154名学子荣登星榜。这让孩子们深深感受到,学习的榜样就在身边。

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发掘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适时进行赏识激励,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自信心,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和谐校园。

如今,争做“每周之星”已经成为十七中学子的共识。他们不断充实自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力争成为身边人学习的榜样。

多彩活动助力全面发展

最美的课堂在路上,最好的教育就是生活的体验。在建党百年的特殊时刻,市十七中举行了“走运河 学党史 亮青春 展风采”首届远足研学活动,把党史学习课堂搬到了大自然中。

从学校出发,一路上同学们欢声笑语,歌声嘹亮。红旗飘飘,绵延的千人队伍井然有序,展示出了十七中学子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历时两个多小时,全体师生到达大运河生态园。在这里,各班依次宣誓,铮铮誓言表达着胸中的豪情、心中的信念;全体师生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嘹亮的歌声唱出了对党的无限热爱;党史讲解员为师生们讲述党的光辉历史,鼓励大家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远足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加深了孩子们对党的了解,更把爱家乡、爱党、爱祖国的种子播撒在学子心间。

七年级军训汇操展示、献礼祖国文艺汇演、参观博物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为孩子们搭建起多元发展的平台。

不仅如此,在第二课堂,学子们还可以与前沿科技来一场亲密接触。编程课上,老师利用图形化编程模块,通过有趣的游戏化课程,让学生快速了解编程概念,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人工智能教室,学生们根据兴趣自主选择参加无人机、机器人、3D打印等创客活动。十七中学子先后在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和2020世界机器人大赛中斩获国家级奖项。

菁菁校园充满生机活力

“高高的青山上,萱草花开放;采一朵,送给我,小小的姑娘……”耳边响起《萱草花》动听的旋律,这首因电影《你好,李焕英》而被大家熟知的歌曲,如今时常回荡在市十七中的校园。

在十七中,每逢下课,听不到刺耳的铃声,取而代之的是《生如夏花》《生僻字》《奔跑吧,青春》等深受学生喜爱的歌曲,而且每周更换一次,常听常新。2020年冬,第一场雪落下的那天,校园里响起了“洁白的雪花飞满天,白雪覆盖着我的校园,漫步在这小路上,脚印留下一串串”的欢快旋律,乐声和着雪景,为学子们带来了一份别样的惊喜。

不仅下课时有音乐相伴,大课间到了,十七中的孩子们伴随着《少年》和《青春修炼手册》的欢快乐声,走出教室,列队下楼,进行跑操和身体素质练习;然后,跟随《青春飞扬》的动感旋律,或舞动双臂,或轻盈跳跃,或变换队形,和着动感的韵律,尽显自信与活力。一曲终了,耳畔又响起《We will rock you》的铿锵节奏,孩子们拍手踏步,变换为紧凑队形,秩序井然地返回班级。整个过程全部由音乐指引,没有一句人为口令。

除了常规校服,在十七中,每位学子还有一身制服,白衬衣、黑裤子、浅灰色西服配以格状衣领,男生搭配领带,女生则是可爱的蝴蝶领结,严肃又不失活泼,展现出中学生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

为了活跃身心,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保证每周两节体育课的基础上,市十七中又增设了一节课外活动课。“智力九宫格”“搭桥过河”“螃蟹背西瓜”……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游戏,激发了学子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体育老师、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加入,更让大家信心倍增,师生们团结一心巧过关,在蓝天绿地间共享运动的快乐。

科学施教,同行共好。建校两年来,市十七中不断丰富办学内涵,提升教学水平,为学生成长营造优质环境,向着师生向往、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现代化特色学校发展目标不断迈进,努力打造西部城区学校新品牌。

2021-07-05 本报记者 赵玉洁 沧州市第十七中学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7542.html 1 创新教育方式 彰显青春风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