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06日
第04版:04

中流击水奋楫行 扬帆起航风正好

市行政审批局“为民办实事”工作纪实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庄严承诺。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沧州的新征程中,急速前行的沧州如何打造新引擎?

2017年,中央编办将河北省列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根据河北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一场瞄准化解企业群众“办事慢”“办事难”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浪潮在燕赵大地上蓬勃展开。在沧州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2017年4月27日,沧州市行政审批局正式挂牌成立,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将原先分散在多个政府部门的行政许可权集中划转至行政审批局,同时对暂不宜划转的事项按照“两集中、两到位”的原则统一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企业群众办事初步实现了“进一个门、找一个人、盖一个章”。

勇于简政放权,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改革服务模式,持续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创新服务载体,切实拓展服务领域……4年来,一场深刻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沧州大地激荡,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转变职能,市场在松绑除障中激发动能,为民服务的大船,借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东风,劈波斩浪,扬帆远行!

市场主体的活力喷涌而出!截至今年6月,我市市场主体总量从2017年的38.09万户增长到59.02万户,增长54.95%,企业数量从2017年的10.42万户增长到17.02万户,增长63.34%,连续3年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市行政审批局共办件19.9万余件,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成交项目7500余个,涉及总金额905.32亿元;领熙府项目通过招拍挂取得土地到获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仅用时31个工作日,创下沧州房地产开发项目审批最短时间纪录;在全国率先完成电网项目投资监管和办电业务系统与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对接,电网投资项目审批效率跃居国内前列;我市编制公开审查要点典型经验被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刊发推广……而这些,只是我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个个缩影。

坚定信念、践行宗旨 勇闯改革“深水区”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从“三严三实”到“两学一做”,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到“党史学习教育”,站在建党百年的时间节点上回望,沧州市行政审批局党组从建局伊始就树立了思想建局的理念,秉承“依法依规依程序干事干成事”和“尽职尽责尽才智敢为敢担当”的精神,一手抓业务,一手抓党建,相辅相成、开拓进取、积极作为,攻坚“最难啃的骨头”,不断向改革的“深处”“底部”发起冲锋。

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抓落实是推进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沧州市行政审批局党组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为民办实事”,每年年初确定年度大事实事,挂图作战、定期要账,脚踏实地推进“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政务服务热线等重点工作,把企业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变成企业群众满意的“暖心事”“放心事”,行政审批局模式逐步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同。

用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持续放大“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效应

集中力量把该管的事管好、该服务的服务到位,这是简政放权的应有之义,有破有立,改革的成果才有长效保障。

——将行政许可事项划转作为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服务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先后将企业登记、食品药品、项目建设等189项事项集中划转至市行政审批局,为压缩审批环节、精简审批材料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省政务办具体指导下,仅2018年,就实现了减少申请材料86个,压缩办理环节257个,合计精简办理时限3466个工作日。2019年再次对审批材料进行压缩,全局事项申请材料数量压减了598件,二次压缩率达到33.54%。

——实行扁平化、分段式审批模式。对涉及人民群众健康、重大公共安全的审批事项强化准入层级;从便民利企原则出发,对涉及企业登记、一般生产经营准入和社会管理等事项下调审批层级,审批扁平化率达到81%。同时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实行受理、审查、勘验及特别程序分段式管理,避免审批权过度集中,实现了“一窗接件、内部流转、限时办结、一窗出件”闭环式审批服务链条。

给行政权力做“减法”,有利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也能有效减少权力“寻租”空间,消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从2018年7月到2021年2月,历时3年编制公开了共计90余万字,涵盖390余部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的《沧州市市、县、乡三级行政许可事项审查要点》,统一了事项办理依据、申请材料和办理环节等要素,将审批人员手中的“标尺”主动亮出来,大幅减少自由裁量权,让办事有据可查、有章可循,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从过去办事先找人改为办事找法律,让市场主体依规办事不求人成为常态。

从“进一扇门办百家事”到“网上办、移动办” 着力破解审批服务“中梗阻”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群众办事要跑几次?多久能办结?如何让群众办事少进门、少跑路、多便利?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

——推进线下办理“只进一扇门”,市级政务服务中心先后进驻部门35个、进驻行政许可及公共服务事项1043项。其中,与群众置业密切相关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一手房登记备案、二手房交易、契税缴纳、不动产登记、银行征信查询等全部进驻,构建了全链条一站式服务,实现了“不动产(房产)登记信息查询结果”数据共享,办件时间由40分钟压缩至20分钟左右。

——运用技术手段破除系统障碍,在持续打通垂建系统的基础上,借助RPA技术初步探索实现不同系统间信息自动抓取和共享,同时梳理公开了市本级298项全流程网办事项和430项邮寄办事项,持续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目前市县两级网上可办率分别为97.88%、99.01%,2021年1-6月份市本级已通过“不见面”渠道办理23万余件,占比57.39%。

——打破地域行政壁垒,提升跨区域政务服务水平,市本级实现了20省“云上办”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吴桥县参与构建了“23省56市109县”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百县联盟”。我市目前已实现62项“跨省通办”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落地。

从部门“端菜”向群众“点菜”转变 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市行政审批局坚持将“店小二”理念融入血脉,围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创新优化政务服务,激活企业自身活力。

——敲敲键盘交材料,足不出户办执照。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企业开办专区”和“企业开办自助专区”,设置无差别的开办企业综合窗口,提供企业一日准营服务,大大降低创业成本、减少中间环节、缩短办照时间,全市范围内实现企业开办8个工作小时内办结。

——深入推行“企业开办政银合作”模式,实现了全市首批14家银行278个银行网点无偿开展“企业开办”代办帮办事宜,申请人可向沧州区域任一签约银行网点提交委托免费代办。自2021年4月8日签约以来的55个工作日里,已为916户市场主体提供了开办代办服务。

——积极开展主动上门服务,针对明珠商贸城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承接转移示范市场”,入驻商户众多、亟须办理营业执照的实际情况,专门派出工作人员现场办公,对于申报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2300余户商户,全部现场发放营业执照。

坚持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改革工作质量高不高、成效好不好,由办事群众说了算。办事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办事群众抱怨什么,我们就扑下身子解决什么。

——疫情期间,市行政审批局相关人员自愿取消休假到岗工作,全天24小时服务,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审批平均办件用时仅50分钟;在全省率先开发了“沧州市网上预约平台”系统,办事群众预约完毕到达政务服务大厅后扫描身份证即可自动读取预约信息、个人健康状况并自动秒签到。

——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公开了优质服务“十项承诺”,及时处理非企业、群众自身原因“办不成事”的问题,让群众有地儿找、有人帮,打造办事“直通车”。

——推动区域精准放权赋能,先后赋予渤海新区138项市级行政审批权限,向开发区、高新区下放行政审批事项31项,进一步方便项目企业就近能办,提升区域能级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聚焦基层群众办事堵点、难点,搭建“市县乡村四级服务平台”,从“办事来回跑”到“家门口办事”,持续推进基层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目前全市村(社区)综合服务站基本实现全覆盖,乡镇、村(社区)办件量达到37万余件。

创新工作思路啃“硬骨头” 项目审批迈上“高速路”

改革就像源头活水,放出的是活力,提升的是管理,优化的是服务,激发的是动力。“一减一加”,企业办事成本“降下来”,政府服务能力“提上去”。

——建立涵盖发改、自然资源、住建、审批等部门及水、电、暖、气、讯等市政公用服务企业的“一站式”审批服务专区,实施综合窗口集中收件、一次性告知、并联审批、联审联验等制度,企业所有报建手续均能在一个环岛完成,避免申请人多次往返跑路。

——优化项目审批服务,为项目企业提供协办代办和延时服务,协调部门合理规划办理流程、加快事项流转,使企业进的来、批的快。只要项目材料齐全、符合审批条件,局长办公会议随时召开、随到随批,一切围着项目转。目前我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实现了资料齐全当日办结,办理时限由过去的1-2月压缩到3个工作日以内。

——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不断强化顶层设计、深挖内部潜力、再造审批流程,持续放大“一枚印章管审批”的改革效应,基本实现了工程建设项目全链条事项划转至行政审批局,加快推进企业投资项目管理重心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服务方向转变。改革推进以来,已先后出台了工程建设项目改革专件23个,精简审批资料35%,4600余个项目实现了“一网通办”,施工许可证核发环节全过程网上审批。

从实际效果看,一边“做减法”,一边啃掉“硬骨头”,有利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全市投资建设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时限从改革初期的242、192、173天分别压缩至38、33、35天以下,位居全省前列。

既要“简政放权”又要“守好底线” 积极构筑公平、诚信社会环境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市行政审批局在减权放权的同时,坚持“破”“立”并举,积极构筑公平、诚信社会环境。

——建设完成了涵盖建设工程、政府采购、国有产权、土地使用权、排污权等交易项目的市县一体化公共资源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平台,完成了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远程评标、电子保函等功能,实现了“文件电子化、远程上传文件、不见面开标、过程全留痕、档案电子化”交易模式。我市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平台建设、跨区域远程异地评标、电子保函建设等亮点工作先后被国家、省媒体报道。疫情期间,实现了1269个项目网上交易,为市场主体节约成本1022.25万元。

——紧紧围绕“诚信沧州”建设目标,全面提升信用体系建设水平。坚持抓平台建设,促进信息归集;抓制度规范,优化工作“路线图”;抓信用监管,构建信用管理新格局;抓信用应用,推进信用便民惠企;抓诚信宣传,营造守信浓厚氛围。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我市综合信用排名从2019年的229名提升至如今的77名,成功进入全省第一梯队。

——畅通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为广大市民提供7×24小时全天候的“12345”政务服务热线服务和“好差评”办事评价服务,群众可以通过电话、短信、AI智能语音、PAD评价器、评价二维码、冀时办等多渠道反馈办件评价。从2020年10月启用新政务服务热线平台以来,已受理群众和市场主体诉求12万余件,获得了企业群众高度好评。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从划转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到提升审批效率,再到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这场在狮城大地上全面铺开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给企业和群众带来了切切实实的获得感,也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市将不断书写深化“放管服”改革新答卷,以政府职能的“华丽转身”,继续为沧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增添强大的新动能。

2021-07-06 市行政审批局“为民办实事”工作纪实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7582.html 1 中流击水奋楫行 扬帆起航风正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