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朋友微信聊天,建议牙疼的她买某品牌的药试试。结果,再打开购物网站,主页推送的就是刚才聊天时自己谈到的药。
这是市民刘女士刚刚经历的事情,尽管她早就对“大数据比我更了解我”已经见怪不怪,但这一幕没有让她感到方便,反而是隐隐的不快。
数据是一门大生意,已成为一股洪流,流入全球经济的每一个领域。用网友的话说,被数据包围的我们,隐私成了最不值钱的存在。
这并非夸大其词。
打开视频网站,用户会发现,首页推送的内容都是自己迫切需要的,比如中考考生家长即便还没有搜索行为,却已经能够收到关于中考政策解读的各种信息;正在减脂的用户收到的都是减肥餐做法、如何打造易瘦体质、科学运动等内容;小学生家长哪怕在其他程序上搜索了辅导班的内容,手机就像一个巨大的计算器,迅速调动所有程序,无论打开哪一个,首页展示的内容都是各类辅导班……
每个人在哪一类甚至哪一个视频中停留的时间,都足以暴露自己的喜好,经过数据计算后的相应内容,就会源源不断推送到用户面前。
大数据正在重塑我们的世界。
每时每刻产生的海量数据,不仅创造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转化为新的生产资料和价值,而且带来了从政治、经济到科研、文化和思维以及生活方式的重大改变。
与此同时,人类基于传统生活世界的伦理价值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大数据的威力有多大,挑战也就有多大。
不仅是用户的隐私安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数据的迅速发展,正在把企业和消费者置身于一种全新的、缺乏安全性的环境中,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
随着数据使用问题的出现,数字伦理这一问题更被人们所重视。所谓数字伦理,是指立足以人为本,在数字技术的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方面应该遵循的要求和准则,涉及数字化时代人与人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它研究与数据、算法及相应实践相关的道德问题,据此提出并支持道德良善的解决方案。
比如,在社会层面,如何弥补“数字鸿沟”,让数字技术的发展更加公平可持续;在企业层面,怎样避免技术滥用、不当采集用户数据,以正向社会价值创造为目标;在个人层面,应该怎样区分现实与虚拟,化解网络成瘾、短视频沉迷等困扰,解决注意力缺失、知识碎片化等问题?
正确应对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挑战,才能让人们成为数字化时代的主人,而不是被数字和算法驱使。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有了获取大数据的渠道和能力。随着消费者越来越了解自己的数字化足迹,如何将数据伦理转化为竞争优势,也将成为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
毕竟,随着经济的发展、理性的回归、法律法规和技术手段的完善,大数据的竞争优势终将会向那些注重保护隐私的企业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