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卢怀玉,1971年12月出生,200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以下简称国欣总会)会长。先后荣获河北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当选为中共十八大代表。2021年连任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94年,卢怀玉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那时,他本可以留在大城市发展,也可以出国深造,可他却选择回到家乡河间当棉农。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小看着父亲种棉花,对农业和农民有着特殊的感情。”别人不解,他心里却再清楚不过,这片土地比任何地方都需要他。
繁育自主知识产权棉种
谁知,刚回到家乡,考验就来了——这一年,棉铃虫害大面积爆发,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的棉花也未幸免于难。
为了扭转困境,卢怀玉四处奔波,寻找更好的抗虫棉品种。得知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成功选育出抗虫棉后,他14次进京,重金引进了3个品系的抗虫棉种,辐射了4200户会员的近万亩棉田。
哪知,其中一种抗虫性较差,部分会员认为他们销售假种。幸而,国欣总会用棉花老种子遭受棉铃虫灾害大面积减产的事实及第三方监测的数据,证明了抗虫棉的抗虫效果。
尽管受了挫,可卢怀玉并没有打退堂鼓,他认真分析,找出了当时繁种模式的弊病——散户繁种良莠不齐、繁种后的种子质量无法控制。“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他决定自己建农场繁种,全程控制棉种质量。
1995年冬天,他远赴海南。30亩试验田里,白天除草、打药、摘棉花,晚上,就挤在简易的石头房里休息,甚至连大年三十和初一都不休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优质抗虫棉种终于在期待中诞生。接下来,他又建起农场化繁种基地,从种到收,完全自己管理,让种质提升有了保障。国欣总会还成立了自己的棉花所,研究开发自己的种子品牌。此后,陆续推出适合不同棉区的棉花品种,如今,已有30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虫棉品种通过审定。
造福棉农信念不动摇
“服务棉农,发展自己”,是卢怀玉给国欣总会的定位。他一直坚信,好棉种的成功不能只停留在实验室里,要将它们推广到田间地头,服务棉农种出好棉花才是最大的成功。
2002年,他发起成立了中国农业技术协会棉花种植专业委员会,农忙时节下乡服务,手把手指导棉农种植。每年农闲时,卢怀玉还组织全国各地的农民集中培训,邀请专家现场讲座。培训不仅免费提供食宿、报销往返路费,甚至还提供误工补贴。
从小就知种棉的不易,棉农在卢怀玉的心中更有着沉甸甸的分量。广为流传的“棉种召回”事件,正是卢怀玉心系棉农的生动写照。
那是在65吨棉种售出的一个月后,卢怀玉接到了总会质检部门的一份抽测报告。报告显示,棉种发芽率比售出时下降了3个百分点。尽管这样已达到国家标准,但卢怀玉还是坚定要收回棉种,他说:“必须得对得起使用咱们种子的棉农们。”
最终,耗时4个月,奔波5个省市,这批种子被悉数召回,可国欣总会却为此损失了220多万元。
2008年,“棉贱伤农”现象普遍,卢怀玉更是感同身受。当年11月,一封由142名棉农联名、他来执笔反映此情况的信件,经中国棉花协会,递交到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手中。温总理批示:请发改委进一步研究加大新棉收储力度、稳定棉价、扶持棉花生产的政策措施……
如今,这封信的复印件就陈列在国欣总会的展室里。卢怀玉说:“我们是棉农的组织,无论什么时候,替棉农代言,都是应该的。”
创新是他的常态
2021年5月28日,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的重要论述,让卢怀玉备受鼓舞。他更加坚定了与科研单位合作,构建创新联合体,服务棉花新需求的信心。
创新,一直是国欣总会发展的核心内容。当前,棉花生产进入了新阶段,也面临着新问题——生产基地向新疆转移,机械化程度提升,纺织对原棉品质要求渐高。这些,对“国欣”是挑战更是机遇。
“作为创新主体的龙头企业,我们已有一些种质资源的积累。但为提高效率,尽快拿出好品种,满足产业新需求,我们正在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由国欣总会牵头,河北农大、中国农大、新疆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参加,组建了兴疆棉花创新联合体,今年已在新疆开展了棉花新品种区试。”卢怀玉说。
在做好品种选育的同时,国欣总会还与多所科研单位一起,围绕节水灌溉、简化栽培等领域进行科技研究,在创新的道路上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