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党恩、想愿景,只有紧跟党走,国欣才能基业长青……”
我叫卢国欣,河间市西九吉乡卢村人,是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董事长。我年轻时还算有点文化,参加了县里组织的技术培训和读书自学。这是我10年前写的那首散文诗,当时正值建党90周年,我用这首诗回顾了在党的领导下,建立农民合作组织27年走过的历程,并对未来10年做了展望。10年过去了,不但我们的发展目标全部实现,还有了新的发展方向。我想再续写两个章节,在建党100周年活动上朗诵。
我的大儿子卢怀玉,现任国欣总会会长,他对我续写诗篇庆祝建党100周年的想法特别支持,他还提出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在诗中体现出来。
我年轻时,种庄稼是把好手,被选为生产队长,带领全村在收获小麦之后,种植的500亩夏播棉获得成功,轰动了北方五省。
1984年,我们联合12户棉农成立了“河间县国欣棉花联合研究会”,开始发展会员,保种轧花,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后升级成“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1989年,在时任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的指导启发下,国欣总会进城发展,先后建起专家楼、品种资源楼、会员服务楼和轧花厂。2002年,受中国农技协委托,国欣总会筹办成立中国农技协棉花种植专业委员会,拉起了一支覆盖南北棉区、总数达6万户的会员队伍,常年开展技术服务活动,帮助更多棉农通过科技植棉获得了增产增收。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还专程带领干部群众到河间卢村考察夏播棉。
成为“万元户”的我曾赋打油诗一首,记录当时的生活:书橱沙发电视机,八十年代农家需。麦棉连作收六百,收金摘银抓机遇……
在这期间,我的三个孩子先后大学毕业。卢怀玉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放弃出国深造和留在大城市就业的机会,回乡到国欣总会工作。他利用在大学所学到的知识,带领团队到海南三亚繁育转基因抗虫棉种,然后将原有的农户繁种改成农场化繁种,建起了现代化轧花、种子生产流水线,保证了种子纯度和种子质量。棉委会成立的时候,卢怀玉被选为主任委员。以后又相继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和党的十八大代表,担任了中国科协常委和中国棉花协会副会长。
2011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正是国欣总会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66岁的我写出了散文诗《顺天时 跟党走 创新发展有奔头》,以诗的韵律回顾了我带领12户棉农的创业过程。
从2011年到2021年的十年,国欣总会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又豪情满怀地拿起了笔,续写激扬文字,畅谈产业发展。
卢国欣/口述 邢 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