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民本思想始终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也是唯一文化传承完善至今仍然生机勃勃的国家。
西汉初年政论家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亡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汉朝初期吸取秦王朝覆灭的教训,轻税薄赋,休养生息,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景象。汉武帝时期重视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儒学,以“仁孝”重建社会秩序,在文化上逐步确立了以“儒”为主、以“仁”为先的中华文化框架。孟子“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的观点为很多开明儒臣和君王借鉴。《尚书·五子之歌》记载“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只有以百姓为国家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就安宁了。那些开明君王虽不能以为人民谋幸福为目的,但历史证明谁解决了民生问题,谁就能够成就事业和盛世。安居乐业向来都是成就太平盛世之魂。
中华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重要的思想瑰宝和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文化历经劫难生生不息的密码。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了民本思想,成立之初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从井冈山到天安门,虽饱经沧桑、历经磨难,却一直不断前行,从胜利走向胜利,其根本原因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定人民必胜的信念。
中国共产党扎根于人民群众终能长成参天大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3名代表,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并确立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认识到中国特殊的国情,只有唤醒如汪洋大海般的中国农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这一思想在《论联合政府》中总结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是毛泽东同志几十年革命斗争实践所获得的智慧结晶。不论在革命初创年代,还是在战争年代,他始终相信人民、依靠人民。
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彻底的人民军队,被称作人民子弟兵。人民至上思想在创建人民军队历程中得到集中体现。
1937年9月,红军整编为八路军,辖115、120、129三个师及延安留守兵团共计5万多人。3年后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时已发展到20多万人,加上地方武装达到40余万人。党紧紧依靠人民,以各种形式将边区广大农民群众组织起来,采取“滚雪球”的办法进行“全民总动员”实行“全民武装”。人民军队之所以不断发展壮大,就是因为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1943年9月,日军对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八路军联合当地民兵,创造性地开展了“地雷战”“地道战”“交通战”“麻雀战”等多种作战方式,使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以人民为中心 中华民族必将走向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群众路线作为党必须坚持的根本路线之一,群众路线科学地解决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我是谁”,把握住了我们党的正确定位,即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为了谁”,确立了我们党前进的目标方向,即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引导动员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依靠谁”,是我们党工作的力量源泉,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工作的动力源泉。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每一个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都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对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再次进行了凝炼和总结,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提出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时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一次又一次绝处逢生、把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变为“可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奇迹。归根结底,在于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奋斗百年路,起航新征程。当前,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大踏步地走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新的长征路上。在伟大的新征程实践中,我们要牢记永恒的初心使命,知其所往,永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