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习惯、一个动作、一餐美食,都与健康息息相关。当下,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健康养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本报“康宁话健康”专栏,记者康宁就和您一起聊聊生活中健康养生那些事儿,让您科学养生、快乐运动!如果您在生活中有什么问题,可联系我们(联系电话:3155705电邮:rbcsdk@163.com)。
本期话题:夏日解暑饮食,为何还要吃得“补”一点?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主任刘春龙。
进入伏天,一年中最热、最潮湿的时节来了。舌尖上的烦恼也接踵而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呕吐、腹痛、腹泻……热得食不下咽,凉了肠胃又难受。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这似乎与人们驱寒避暑的本能正好相反。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为什么在酷热的夏季还要养阳吃温热之物?炎炎夏日,要怎样吃才适宜呢?对此,记者采访了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有关专家。
“这几天热得我吃不下饭。”市民李佳佳说。入夏以来,她一直食欲不佳。昨天为了解暑,连吃了3盒冰激凌,可到了后半夜,就上吐下泻起来。“我也知道吃冷饮不好,可天气实在太热了!”李佳佳颇为无奈。
“暑天防暑,也要防凉,越热越要喝温水,饭后立刻吃冷饮尤其伤脾胃。”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主任刘春龙说,此时胃肠功能受暑热影响而减弱,加上冷凉食物的刺激,很容易引发腹泻、肠胃炎。
“防暑佳品宜吃‘苦’。”刘春龙表示,真正的解渴是生津止渴,而冷饮靠的是寒气把火灭掉,并不能真正解渴。
中医认为,苦瓜、苦笋、苦丁茶等苦味食物,有利于增进食欲,清热败火,除燥祛湿,比冷饮更能解暑。但是,这些食物性寒,体质较差、畏寒、脾胃虚汗者,最好不要多吃。如果身体健康,又很想吃冷饮,一周不要超过3根雪糕,且宜在饭后一个半小时后食用。
“夏季要适当吃些温补的食物以调和贪凉所受损伤。”刘春龙说,夏季饮食宜温补,切忌大热。例如,炒苦瓜时,加少量辛热的辣椒可以抑制苦瓜的苦寒,这样即使有内火的人长期服用也不会苦寒伤胃。薏仁米熬粥能够健脾祛湿、消水肿,粥中可添加红枣,用红枣的温性来平衡薏仁米的寒凉,长期服用也不必担心损伤脾胃。鸡肉煲汤时加入当归、大枣等,既补气又补血,同时配些生姜、花椒等温性的调料,以温补阳气。
但是,对于有痤疮、皮疹、疮疡、头部油风、脱发、头癣等人群,则要少吃一些辛温香燥的葱、姜、蒜、韭菜、辣椒、花椒,还有羊肉等热性发物。
夏季出汗多,应注意养心、护脾胃。饮食须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尽量少吃大鱼大肉、油腻辛辣的食物。可以多吃些红色食物,如红枣、番茄、胡萝卜、红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