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15日
第06版:06

藏在草丛中的 昆虫摄影师

张春玲在草丛里一趴就是两三个小时,全程尽量保持不动,不发出半点声响。

《瓢虫花衣上的露珠》

《暖阳下的情侣》

《闪光的生命(蜉蝣)》

蜉蝣一生只有一天而已;蜻蜓的童年在水里度过;知了要等到黄昏后才蜕皮羽化……这些与昆虫有关的知识,张春玲了如指掌。

她是一名摄影师,昆虫是她的模特。来到城市边缘,窝在草丛之中,沿着一丝似有若无的踪迹,去寻找一个个小到难以引起人们注意的生灵和一个难以抵达的世界。

张智超 王少华

“又下雨了……”张春玲的心情像这几天的天气一样闷闷的。

49岁的张春玲是一家瓷砖店的店员。5年前,她找到了人生中最大的乐趣,成为一名自然生态摄影师,拍摄大自然的奇妙世界,而她最钟爱的模特是昆虫,所以更是一名昆虫摄影师。

每天一大早,张春玲都要到市郊的某片草丛里蹲守、拍照。而眼下,雨水比往年来得更早、下得更密,草丛泥泞不堪无从下脚,她的拍摄计划只能一拖再拖。

寻找昆虫

张春玲一直在寻找一种名叫蜉蝣的昆虫,它们寿命极短,只有一天而已。

这种昆虫很不好找。通体只有几毫米长,半透明状的翅膀和苛刻的生存环境,都为张春玲的寻找之旅增添了许多难度。

每一次,她都忍不住对大自然“埋怨”一番:为什么要让这些昆虫生得如此“狡猾”。一片叶子下、一段枯枝旁、翘起的树皮、路边的泥块……这些藏身之处,都是人眼不易察觉的地方。

为此,她在草丛里一趴就是两三个小时,全程尽量保持不动,不发出半点声响,而眼睛却不放过周边任何一个角落,生怕错过每一个值得按动快门的机会。

张春玲找到什么昆虫就拍什么,从不挑剔,也由不得挑剔——昆虫踪迹不定,这种寻觅很大程度上在运气。每次出门前,她甚至不知道今天会拍到哪种昆虫,会拍出怎样的画面,就连是否有机会按动快门都无从得知。

但张春玲从不觉得这是一种煎熬,反倒认为这恰恰是昆虫摄影的魅力所在:“就像生活,你很难预料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当然,也不是所有情况都让张春玲甘之如饴。

每年七、八月份,雨水频繁,但这也是昆虫集中出没的时候,这让张春玲又恨又爱。即便雨过天晴,长时间卧在草丛里,枝叶上的雨珠还是会让她从头到脚湿个透。她不得不多备一身衣裤,不然就得带着满身泥垢、湿漉漉着去上班。

伴随潮湿的还有蚂蟥和蛇。在湿润的草丛中,它们像水珠一样隐秘。“蚂蟥咬人不疼,但发现时,往往已经被它吸了满满一肚子血。”还有一次,张春玲专注于拍摄,起身时,猛然发现身边竟然有条蛇,她“嗷”一声,跳了起来,从此再不敢踏进那片草地。

一路寻找,疲倦时,张春玲就在草丛中坐下。舒口气望去,满眼都是城市里不常见到的景色——天边露出一尾彩虹,远处的树和低低的云几乎交融在一起,不知名的小花肆意绽放,蜻蜓落在上面,振落几滴水珠。

敬畏生命

蜉蝣一生只有一天而已;蜻蜓的童年在水里度过;知了要等到黄昏后才蜕皮羽化……张春玲对这些知识了如指掌。

为了拍好昆虫,法国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和其他昆虫方面的科普读物,都是她案头的常客。

和许多故事一样,张春玲与昆虫的联系,从一次有趣的体验开始,又在一次次历程里延续。

5年前,张春玲刚玩儿摄影那会儿,有一次拍小花,一只奋力起飞的天牛吸引了她的注意:“它好像受伤了一样,慌里慌张地站在花瓣上,好几次差点摔下来。可它没有放弃,不停挥动翅膀,半个多小时才飞起来。”

张春玲被那画面震撼了,一口气拍了200多张照片:“我在那只天牛身上看到了坚持。”

从此,她喜欢上了拍昆虫,更喜欢从它们身上寻找值得敬佩的地方。

比如有一次,她无意中拍到一只误入蛛网的蜜蜂,同伴为了救它,像炮弹一样一次次撞向蛛网,直到将它从蜘蛛口中救下。“当同伴遭遇危险,就连蜜蜂这么小的昆虫都懂得舍命相救,这种勇气怎能不让人动容。”

再比如有一年深秋,大多数昆虫已经消失不见,她在一片看上去马上就要飘落的枯叶上,找到一只辛苦织网的蜘蛛。“在呼啸的北风面前,它那么弱小,身长也就几毫米,却依旧努力在叶柄和枝条间编织丝线,保住自己的家……”

这些常人注意不到的场景,都被张春玲记录了下来。

她把照片拿给朋友们看,大家都觉得她运气好,总能遇到这些难得的场面。“其实不是的,是因为看得多了,才会遇到。”张春玲解释说。

奇幻之旅

与其他摄影师不同,张春玲的装备并不算多——一台微距相机,一瓶驱蚊药水,还有一张拍照时铺在身下的塑料布。

在她看来,相比那些虽然专业却沉甸甸的装备,轻便才是昆虫摄影师最需要的。

日复一日,张春玲终于找到了苦寻两年之久的蜉蝣。

它出现在清晨第一缕天光的深处,藏身在几片草叶之间。身体是翠绿色的,光束打在半透明的翅膀上,像一条泛着光泽的彩虹。

张春玲兴奋地想要喊出声来,却又在声音发出的一瞬间咽了回去。她连大气都不敢出,生怕弄出一点儿响动。

拍完后,身下的草被压出一个人形草窝。在她身下乘凉的蜘蛛和蚂蚁纷纷爬了出来。她不害怕这些,在她的镜头之下,这些生命早已一览无余。

一次次奇幻之旅之后,张春玲习惯了站在昆虫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去思考生物与生物、生物与地球之间的关系。她时常会想:“谁才是这座城市的主人?在这颗蓝色星球上,还有多少与人类共存的生灵?在它们面前,也许人类才是新到的访客。”

也正因如此,每次拍照,张春玲都尽量不去破坏昆虫们的“家”。有些昆虫摄影师为了方便拍摄,会随身带着一把剪刀,在按动快门前剪去杂乱的枝叶。张春玲从来不会,她甚至连闪光灯都不打。“每一株花草都可能是昆虫的家,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美,去破坏它。”

又是一个夏日清晨,一只跳蛛闯入张春玲的视野。阳光从草间的缝隙照进来,像极了舞台上的追光。跳蛛走上台,对着张春玲左跳跳、右跳跳,触脚纤细而美丽。

2021-07-15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8661.html 1 藏在草丛中的 昆虫摄影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