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16日
第06版:06

倾听露珠

余显斌

莲叶何田田 袁春 摄于大白洋桥一村

于人而言,万物有声,珠露依然,也有声音,轻盈清亮清圆。

露珠最多最大的时候,应该是在春晨,在夏夜,在秋夕。

春日里,尤其是早春,在大运河畔,一早起来,薄雾刚刚散去,太阳从东斜铺下来,如同清新的流水一样,带着一种润泽,一种洁净。这时,旷野中,地面上,一片水汽氤氲,缭缭绕绕的,不停变换着,弥漫着,如一层若有若无的梦,如少女清清淡淡的心思。

此时的草,还是嫩嫩的芽儿,带着透明的鹅黄色,是小小的草针,用唐诗的话来说,遥看一片,走近却无。可是,珠露却是能看得到的,看得分明的。远远的,阳光射下来,一丝一丝的彩线,在晨曦中闪动着,有的甚至还有些刺眼。但是,这些丝线却很美,清亮晶莹。细看去,每一棵草上,都挑着一颗露珠——确实是挑着,就挂在草尖上,圆圆小小的珠子。

草很嫩,很纤弱,看不太清,可每一粒露珠都是草儿的招牌,是草儿生命的呐喊。这一粒粒露珠沾在草尖上,透着一丝翠嫩,一丝水润,仿佛也润进了人的心中,人的灵魂里。心,也像挑了一颗露珠,萌生出一片青嫩的春色,一片勃勃的生机。

春天的美,就是从露珠润心的那一刻起,悄悄漫上心头的,也漫上灵魂的。

夏夜的露,可能会大一点,可能会更清亮一点儿,明洁一点儿。如果说,春露如细米之珠,夏夜之露,则犹如碎钻,嘀哆嘀哆,一片清明,一片圆润,一片晶莹。尤其被月光照着,更加明了,一晃一晃地闪着光。

乡村的夜是寂静的,是温馨的,是干净的。到了夏夜,一个人没事的时候,单衣一袭,静静悄悄地走着,虫鸣声一声一声,在这儿响起,在那儿响起,有的悠长,有的短促,仿佛带着丝丝光线一般。

在竹林边悄然地站立着,这时,就有珠露之声从竹叶间滑落,又碰在另一片竹叶上,哆地一声,又哆地一声,珠玉盈耳,珠圆玉润。孟浩然说,“竹露滴清响”,是深得其味的。这声音,在都市是听不见的,在扰攘中是听不见的,在喧哗中也是听不见的。当然,一颗烦乱的心,更是听不见的。

有珠露之声入心,心就清亮,就不会为物欲所困,不会为烦恼所困,也不会为得失所困。

秋之夕,秋虫声响起,则和夜露声没啥区别了。唐诗里道,“冷露无声湿桂花”,秋天的露怎能无声呢?一个人独坐在桂花树下,花香盈身,盈袖,盈心;秋虫声盈耳,在草丛中叫着,在花树下叫着,在台阶下叫着。

露珠浮起,无声地打湿了秋草,也润湿了虫鸣。这时的虫鸣,潮潮的,润润的,和露珠已没什么区别了。人站在月光下,一时分不出哪里是虫鸣声,哪里是珠露声。

虫鸣如露,是多么贴切的比喻啊。

能说出这个比喻的人的心里,也一定是平静的,是透明的,也一定有一片虫鸣在叫,有一片珠露在零落吧。

珠露,润泽了一颗心;珠露,同样润泽了一个人。在尘世中,有珠露在心,对珠露感恩,灵魂就有一盏指路的灯,有一条回归良心的路。

倾听珠露之声,倾听良心的鸣唱。

2021-07-16 余显斌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8852.html 1 倾听露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