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21日
第06版:06

鱼儿上“跑道” 窑地变乐园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昝利亚 白 玥 冯 静

“跑道养鱼”坑塘

在鱼塘上建“跑道”,让鱼儿也能时时“健身”;养鱼只需一部手机,千里之外也能监测塘里情况;窑地变成乐园,观光休闲好惬意……近年来,以南皮乐然家庭农场为核心经营主体,南皮县乌马营镇现代农业园区在淡水鱼养殖产业上接连玩出“新花样”。生态养殖、休闲农业……这里几月一小变,一年一大变,刷新了人们对农业产业的认知——

智慧养鱼 跑出行业加速度

炎炎盛夏,正是鱼儿长肉的好时节,同时,持续攀升的高温天气又给养殖增添了不少压力。但来到乐然家庭农场,坑塘边,却看不到一个工人。

“多亏了俺有‘跑道养鱼’模式,打开手机,在空调屋里就能监测塘里情况,要不,这桑拿天还不得时时围着塘边转?”负责人史海东感叹道。

只见他掏出手机,点开一个小程序,界面上,水温、容氧量等各项数据一清二楚。

“你看,现在水里的容氧量达到6.8,只比我们的设定值高一点。不过不用担心,别看咱在屋里坐着,在手机上,就能开启塘里的推水增氧设施。”他说,去年6月,在市县两级农业农村局的指导帮助下,园区请来一位“智能养鱼好帮手”,建起我市首个淡水鱼智能养殖基地。

这位好帮手,学名叫智能化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通过在池塘里安装感应器和摄像头,并辅以手机软件,实现智能精准操控。

“有了‘跑道养鱼’,俺们还能随时观察到鱼的生长态势,了解它们吃得好不好、住得舒不舒服。手机一按,水槽边上的自动喂食机也能自动向槽里投喂。”

“明明是物联网智慧养鱼,为啥你一直说‘跑道养鱼’?鱼塘里怎么还有跑道呢?”听他介绍,还是有疑问。

“走,上塘边一看,你就知道了。”

随史海东来到“跑道养鱼”坑塘,硕大的塘面,只有一小片水域被水槽圈起,分割成4个小槽。槽外,水面平静,槽内,水流哗哗作响。

“鱼儿的跑道,其实就是面前这4条养殖水槽。打开推水增氧设施后,就相当于为养殖槽造浪、造流。流动的水不间断地在‘跑道’内流过,鱼儿喜欢逆着水流奔跑,就好像在‘健身’一样。”

“使用‘跑道养鱼’,俺们的养殖密度大了,经济效益可提升四五倍。鱼儿常运动,肉质也更鲜美。”史海东笑道。

不仅如此,这还是一套水循环系统——水槽里的水与基地的外塘水系组成环形水流,一台设备只需10分钟,就可将养殖中产生的粪便、残渣集中排放到外塘中沉淀,大大保护了养殖的水质生态。

窑地新用 健康养殖成示范

“‘跑道养鱼’坑塘现在养的是美国加州鲈鱼。这是我们特意从秦皇岛引入的新品种,好养,一天喂两次就行,行情也好。”说着,史海东打开了投料机,美食当前,“捉迷藏”的鱼群瞬间现了身形。

“这边是网箱养殖。”随他前行,眼前,另一片水面豁然开朗。坑塘中间,用网箱圈起了一小片水域。“这片养的是长丰鲫鱼,是农业农村部推广的杂交示范品种。使用网箱养鱼,鲫鱼出塘时不用下降水面,直接起网就行,省时省力。”

“这片是大塘养殖,现在养的是福瑞鲤鱼和红眼梭鱼。那边的塘,计划打造成观光池,定的是日本锦鲤的苗子。那一个,是育苗池……”随史海东在园区一路走、一路看,大大小小的坑塘有6个之多,养殖的大多是我国推广的优质淡水鱼品种。

南皮县并非沿海县市,河湖资源也不甚丰富,农业产业一直以种植为主。不禁让人又有了问号——这个园区为何要发展淡水鱼养殖?

“这些坑塘,原来都是西五拨村砖窑取土后形成的窑地。既没有用头,也没有看头,原来可是荒废了好些年。”2015年,史海东回到园区创业。别人都不看好这里,他却反其道而行。“咱园区就在大浪淀边上,每年河水补给大浪淀,都要取道这里的沟渠,水利资源可谓占尽地利。”

“这些补给来的河水,不光水量充沛,水质也好,你看,窑厂这不都变成鱼儿的乐园了嘛。”他说,由于水体“先天”条件好,又辅以“后天”科学养殖,今年1月,这里被评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现在是我市远近闻名的水产养殖示范园。

不仅如此,原来的旧砖窑挖土烧砖破坏了植被,园区建设中,史海东还特意栽植上生态林,走出了一条林下养殖的新路径。

瞧,片片绿林下,母鸡悠然踱步,好不自在。黑猪,也是这里的老住户了。林下安家,不仅生活环境好,活动空间也大,吃的还都是绿色纯天然的食物。现在,它们已成为园区养殖产业的招牌。

农旅结合 魅力园区等你游

要让渔业产业在园区扎根,借着产业融合发展的东风,生态旅游也被纳入到产业链条中。

走出这步棋,可不是无中生有。从2015年开始发展淡水鱼养殖,园区就规划了以渔业生态养殖、绿色种植为主导,发展垂钓休闲、旅游餐饮、果蔬采摘的路子。如今,休闲产业雏形已初显。

夏日到访,水清林绿。微风轻抚,繁茂的树枝轻轻摇摆,引人不由注目。池水如镜,不时泛起粼粼波光。

“咋样,这环境够原生态不?现在不少人上俺这来游玩,就是奔着这自然风光。”

为游客们营造健康、绿色的休闲环境,园区还申请成为河北省休闲渔业基地,全方位打造休闲渔业产业。现在,已在一个坑塘边修起护坡,建上栈道、设了钓位,吸引来不少垂钓爱好者。

打窝钓漂、挂耳抛竿,渔线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别看眼下烈日当头,塘边的钓手却气定神闲。右手拉钩、左手起网,眨眼功夫,就把一条鱼收入桶里,甚是惬意。

“俺这儿环境好,鱼也多,还大,有的梭鱼能到2.5公斤呢,大伙儿都愿意上这儿来钓。”

史海东说,去年,这里还举办了两场垂钓比赛,钓友们各个满载而归。

不仅如此,今年,园区还计划增加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农业文化等诸多文旅元素,示范引领乡村旅游发展。

当前,1栋高科技玻璃温室及成排的高标准温室正在紧张施工中。建成后,这里的作物将全部采用高科技无土栽培,种植的也都是新奇品种。届时,可以循环农业、绿色环保科技养殖为基础发展休闲观光、文化科普、拓展体验,打造具有本地特色文化的科普体验园。

“这几个月,俺们还要加紧修建文化长廊、建设餐饮四合院、打造日本锦鲤观光池,年底再来,咱园区保准能让你玩嗨。”打造美丽经济,史海东的期待不少,干劲儿更不小。

2021-07-21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昝利亚 白 玥 冯 静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9172.html 1 鱼儿上“跑道” 窑地变乐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