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部分购物平台隐藏差评信息,以及部分商家引导消费者删除差评或直接给予好评的现象,引发诸多网友不满。好差评制度在网络平台运用已久,购物之前先看评价,也成了不少消费者网购前的重要参考。无论是隐藏差评还是虚假好评,都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嫌疑,不利于网络市场的健康发展。
差评往往显得比好评更真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网络上对于一件商品的评价,好评的语言大多“仙气飘飘”“千篇一律”,差评的语言则是“犀利无情”“歇斯底里”。尤其是那些直戳痛点的差评,足以让大批消费者对商品望而却步。由此可见,差评的杀伤力对于商家来说是很大的,甚至是致命的,有时候纵然有无数条好评,也抵不过一则差评。这正是一些商家和平台不愿意暴露差评的原因。从消费者的角度看,隐藏差评肯定是不对的,中肯的差评一方面可以为网购提供判断标准,另一方面也可以督促商家及时改善自身的问题。然而,倘若差评不中肯,也会扰乱消费者的判断。如何让差评合理地存在?需要商家和消费者两方的自律。
商家控制差评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有些网络店铺喜欢事后办事儿:即消费者一旦给了差评,就以减免费用、赠送礼品等方式,诱导消费者删除差评。有的商家还因差评红了眼,对消费者做出报复性的行为。与其如此,不如及时对产品质量查漏补缺,逐渐完善经营品质,主动以质量赢得口碑。消费者提高维权意识的同时,也不妨在给予好差评时保持理性,不要随意给出差评,或者在收受他人好处后恶意刷差评。网友在翻看差评的时候,也不妨仔细辨别,有的差评显然是评价者主观、不准确的恶评,无需因这些评价而放弃购买。与此同时,也无需因虚假的好评而决定购买。
随着电商在沧州的发展,沧州很多特色产品也搭上了网络快车,销往全国各地。电商越来越多,相信更多人看到网络销售赚钱的同时,也可以体会到背后的不易。不做恶意评价和刻意好评,是对网络消费市场的尊重,更是文明社会的文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