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23日
第05版:05

寻找沧州籍中共早期党员郝克勤

逐渐接近历史真相

本报记者 杨金丽

目前掌握的关于郝克勤的情况,最详细的莫过于罗章龙回忆文章中的介绍:“1923年3月,《工人周刊》被京师军警督察机关查封时,郝克勤被牵连入狱,禁锢二年。中共北方区委设法营救,得释后,郝被介绍到河南工作。后在赴洛阳途中,他被当地驻军所捕,解往开封。某军阀见郝佯示优容,郝侃侃而谈革命道理,该军阀断定郝必为中共重要分子而立判死刑,杀郝于开封南关外。”

《工人周刊》是怎样一份报纸,为什么遭到北洋政府的查抄,郝克勤因此牵连入狱?被营救出狱后,他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被中共北方区委派到河南工作的?杀害郝克勤的“某军阀”,最有可能是谁?郝克勤的就义之地在如今开封什么地方?

通过搜寻资料,渐渐接近了历史真相。

《工人周刊》

除了早期中国共产党党员外,郝克勤还有几个重要身份:河北沧县人、北大印刷厂领班工人、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会员、《工人周刊》发行员。其中,在《工人周刊》印刷过程中,郝克勤的贡献尤其大。

1920年3月,在李大钊指导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秘密成立。这是中国最早的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他们经常聚集在北大红楼李大钊办公室开会或自由讨论。1921年11月,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由原来的秘密活动转为公开活动。研究会积极吸纳发展校内外会员,会员分京内、京外两种,人数不断增加。

1920年10月初,中国共产党北京早期组织在北大红楼李大钊办公室成立。这是中国北方地区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据《工人周刊》主编罗章龙回忆,1921年四五月份,在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一次会议上,大家确定创办《工人周刊》,经费由参加会议的同志们筹措,共集资80多元。李大钊说:“最近可再拿出50元,一定要办好这件事。”

《工人周刊》印刷地点最早在北大讲义课所属的印刷厂。印刷一事对外严格保密。据纪录片《破晓——3D全景重现百年北大红楼》揭秘,北大红楼的半地下室就是印刷厂,郝克勤就在这里工作。罗章龙回忆:“北大印刷厂领班工人郝克勤,系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会员,借助于他,我们得到许多便利。”从这一点可知,早在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秘密活动期间,郝克勤就已是会员。

郝克勤为《工人周刊》的印刷提供了哪些便利?当时新闻纸从日本或瑞典进口,价格昂贵。郝克勤设法弄来一些廉价纸张,并和印刷厂工人们一起,利用工余时间,秘密印刷报刊。1921年六七月,《工人周刊》创刊号出版了。刊物经费主要仰仗党员自筹,每遇经费困难,一时难于筹措时,郝克勤都通融记账,从而保证了《工人周刊》的正常出版。

除了罗章龙担任《工人周刊》主编外,李大钊、宋天放、高君宇、何孟雄等任编委常委,发行部负责人是刘伯清,发行部成员四人中,郝克勤位列第一。由此可见,除了印刷外,郝克勤还承担了《工人周刊》的发行工作。

被捕入狱

不久后,全国各地工人大罢工相继爆发。中共北方区委不仅派党员前去指导、组织工人罢工,还通过《工人周刊》,一次次声援罢工斗争。

“从创刊起,《工人周刊》就积极报道各地工人受剥削、受压迫的状况,刊载工人劳动、生活状况的调查,特别着重报道工人反抗压迫、要求改善经济现状的罢工斗争。每有大罢工发生,除积极宣传介绍外,还号召各地工人团结起来,声援罢工工友。1921年11月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1922年的香港海员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京绥、正太、津浦、道清、粤汉、京奉等各条铁路的工人罢工斗争,以及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焦作工人大罢工等,《工人周刊》都作了详尽的报道和声援。”罗章龙在文章中说。

“为工人阶级喉舌,为工人阶级呼吁”是《工人周刊》的宗旨。它旗帜鲜明地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基本原理、十月革命道路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揭露帝国主义和形形色色的资本集团及军阀的伪善面目。北洋军阀政府对《工人周刊》深恶痛绝,恨之入骨,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尽管《工人周刊》秘密印刷出版,仍屡遭查禁。1923年3月的中国,白色恐怖严重,敌探密布,《工人周刊》被京师军警督察机关查封,郝克勤被牵连入狱。与此同时,天津《工人周刊》发行人被捕,郑州等处工会组织也被查封。

被捕后的郝克勤被判禁锢二年。中共北方区委设法营救出狱后,组织上派他到河南工作。

牺牲开封

此时的河南,正处在工人大罢工之中。

1920年10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一成立,就在京汉路的长辛店开展工人运动。1921年春,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赵子健来到郑县(今河南郑州),任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教员,在工人中传播共产主义思想。不久,李大钊也来到郑州宣讲革命道理。1921年11月20日,陇海铁路机务段工人为反对裁人减薪、虐待工人举行大罢工,横贯中国东西的大动脉陇海铁路陷于停顿。罢工最终取得了彻底胜利,并诞生了河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洛阳党组织。

1922年河南工人运动向纵深发展。其中,最著名的是京汉铁路大罢工。大罢工从1922年1月开始,一直持续到1923年2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京汉路的收入是吴佩孚军费的重要来源之一,大罢工直接威胁着他的利益。京汉铁路又是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动脉。在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下,吴佩孚派军队打死打伤手无寸铁的工人230多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1922年冬,中共洛阳党组织负责人游天洋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二七”惨案发生后,吴佩孚封闭洛阳铁路分工会,洛阳党组织活动遭到破坏,河南工人运动进入低潮。在这种情况下,党组织派郝克勤到河南工作,绝非偶然。

可惜的是,郝克勤在赴洛阳途中,就被当地驻军逮捕,解往开封。在开封,“某军阀”隐藏起狠毒心肠,对他以礼相待,伪装出一副慈善文明的面孔。郝克勤侃侃而谈革命道理。该军阀断定,其必为中共重要分子,立判死刑,在开封南关外凶残地杀害了郝克勤。

那位“佯示优容”的军阀是谁?史料中没有记载。寻亲志愿者王吉仓通过查找资料猜测,很有可能是吴佩孚。一是这一时期,主政河南的,正是吴佩孚;二是吴佩孚曾有类似行径:由他一手制造的“二七”惨案,就是以调解工潮为借口,诱骗工会代表去谈判,在谈判的路上,打死打伤230多名工人。但也有疑团:这期间关于吴佩孚的反动行径史料记载很多,为什么此处以“某军阀”代替?

烈士的牺牲地开封南关,如今已是开封市禹王台区,开封火车站就在这里。

100年前,陇海铁路大罢工就发生在这里。那时的郝克勤,正在北大印刷厂里秘密印刷《工人周刊》。经他手印刷、发行的《工人周刊》,由北京运往开封分销处,再分发到陇海铁路工人们手中。透过散发着墨香的报刊,那一句句振聋发聩的声音,启迪着人们的心灵,引领着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一步步走向胜利。

被杀害前,他还在侃侃而谈。论天下大势,寻民族出路,挟时代风雷,就像他在北大红楼里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会员们一起畅谈时那样激昂振奋。那是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和情怀,是伪善狡诈者根本无法企及的人生境界。他倒下了,却忠魂不泯,浩气长存。

百年后,家乡的人们终于知道了郝克勤,并开始了一场寻找烈士的志愿行动。关于郝克勤的信息,透过历史风烟,一点点展现在世人面前。目前,寻找之路还在继续,大家将共同努力,探知更多英雄故事,丰富家乡党史内容。

2021-07-23 本报记者 杨金丽 寻找沧州籍中共早期党员郝克勤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29431.html 1 逐渐接近历史真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