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杰)日前,在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召开之际,“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主题图片展在会场亮相,介绍了包括黄骅在内的26座海丝联盟城市的遗产简况。
据介绍,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人借助季风与洋流等自然条件,利用传统航海技术沟通世界中低纬度主要海域及沿海地带,开展多领域交流的海路网络。在广袤的沿海地区,分布着众多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物质遗存。为更好地保护利用“海丝”遗存,2018年,我国成立了“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包括上海、扬州、黄骅、苏州等26个城市。这次图片展就汇聚了26个联盟城市的海上丝绸之路遗产,这些港口、码头、桥梁、窑址等,见证着波澜壮阔的中华海洋文明史,从不同角度讲述着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故事。黄骅展示的是郛堤城瓮棺葬群及出土瓮棺,还有海丰镇发掘现场及出土的部分瓷器。其中,郛堤城遗址和海丰镇遗址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尤其海丰镇遗址被认为是金元时期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北起点,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黄骅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黄骅其实是“从大河文明走上海上文明”。黄骅位于渤海西岸,战国时是古黄河入海口,境内河道交错,水运通畅。秦时,徐福东渡日本,留下了丱兮城、郛堤城、瓮棺葬群等遗址群。金元时期,河北瓷窑的繁荣带动海丰镇成为瓷器贸易的滨海大镇,瓷器货品通过柳河转运至海丰镇,由此发往日本、朝鲜等海外各地。近年来,立足配合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黄骅建设海丰镇遗址博物馆,策划相关展览,取得了积极成果。接下来,相关部门还将继续开展专题研究,加强国内和国际合作,把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