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28日
第07版:07

为了心心念念的戏曲,在右手残疾的情况下,荆晖以左手“一指禅”的打字方式,写出一部32万字的书籍。记录的戏曲故事和人物,时间跨度长达80多年,堪称一部自传体的戏曲史纲

《菊坛往事》 一个“戏痴”的爱与思

杨金丽

左手“一指禅”

写出洋洋32万字

在运河区广电小区,退休干部荆晖一拿出刚刚出版、还散发着墨香的《菊坛往事》,记者就被这本书独特的设计吸引了:素雅的封面上,不同的兰花指构成菊花状,寓意戏曲既贴切又深远。书名旁,署着他的名字。

熟悉荆晖的人都知道,2012年在台湾遭遇车祸后,他右臂摔断,右手再也不能写字。那这部长达32万字的书籍,是怎样完成的?

78岁白发苍苍的荆晖笑着说:“右手写不了字,还有左手!”身体稍稍恢复,他就开始练习左手写字,几个月后,字渐渐好看了。接着,他又练习左手拼音打字,被孩子们称为“一指禅”。

荆晖平生有两大爱好,一是唱京剧,二是写文章。早在2001年,他就出版了《艺苑嘉卉》一书,获省戏剧百花奖·优秀戏剧理论奖。后来又出版《梨园春秋》,参与编纂《燕赵梨园百家》。晚年再写《菊坛往事》,尽管是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完成的,但整本书充盈着一个“戏痴”对戏曲的热爱、追慕与思考。

为了这部书,他还差点儿丢了命。今年3月,校对书稿时,他一下子昏迷过去。幸亏抢救及时,心脏手术后,才抢回一条命。家人埋怨他:“为了书,为了戏,你连命都不顾吗?”他笑答:“任务没完成,我走不了!”

《菊坛往事》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拿到书的那一刻,荆晖百感交集。

不到园林

怎知春色如许?

书中开篇,引用了昆曲《牡丹亭》杜丽娘那句脍炙人口的“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来形容戏曲对自己的吸引。荆晖说,每次听到《牡丹亭》,他心里总是五味杂陈:人人心中都有一片园林,他的那座园林就是戏曲。他几乎用一生的长度,才慢慢领略了那些“良辰美景”,在戏曲艺术的殿堂上,获得了精神层面的独特滋养。

荆晖的爱戏情结几乎是与生俱来的。3岁时,老家河间太平庄建起了“醒众剧团”,能演剧目50多出。只要有演出,他就去看。冬天看戏看到半夜,小脚丫冻成“冰凌坨”,回家钻二爷的被窝,二爷给他放在胸口上焐。后来大了,大哥带他去邻村看戏,那么冷的天,他们吃着大火烧卷肉,看演员光着一条膀子,手挥狼牙棒在戏台上舞来舞去……那一幕幕看戏的趣事,至今难忘。

再后来,他成了《沧州日报》记者,采访过不少戏曲名家;1983年在肃宁任职,在这片号称“戏窝子”的地方,他彻底和戏曲尤其是京剧发生了“化学反应”。1989年,他调任沧州地区文化局工作,按照他的同乡、著名作家闻章的话说,这是涸泽之鱼归于大海。接触到数以百计的戏曲名家,并和他们交成朋友,从此“公事当成私事来做,身心完全融入,乐此不疲,由此领略到无限的乐趣,甚至是妙趣。”

结识著名京剧名家孙毓敏,并成为相交30多年的老友,也在这一时期。孙毓敏听说荆晖写出《菊坛往事》一书后,欣然写序,并说:“第一次与荆晖邂逅,我们就很投缘,互相留下了美好印象,从此交往不断。他酷爱京剧,业余时间,跟随我的磁带学戏,由于懂得戏情戏理,学戏很快。我把出版的十几盘磁带都送给了他,他终于练成荀派男旦……”

在孙毓敏心目中,荆晖不仅是一名出色的票友,还是个颇具才华的理论家、具有组织才能的票社负责人、肯为弘扬戏曲付出心血和汗水的热心人。他为戏曲倾尽心力的故事,为全国戏曲界所熟悉,并荣膺“推动京昆突出贡献奖”。晚年,他最大的希望是:把生平爱戏的故事告诉更多人,为大家打开一片戏曲的园林。

自传体形式

记录80年沧州戏曲史

这本书荆晖以自传体的形式,从个人亲历的角度,记录了他同梨园诸位名家的艺术交往,也记录了沧州80多年的戏曲大事。书中收录了他和不同时代戏曲名家的合影,多达450多幅,几乎囊括了上世纪60年代至今的名家名伶。

荆晖不仅听戏、学戏、唱戏,而且写戏。他先后拜访过百余位戏曲名家,写了不少文章。《菊坛往事》一书,既集纳了这些文章,同时也是再创作。书中首篇文章,名为《火线剧社的激情岁月》,是他采访当年火线剧社队长王德厚老人的故事。文章中,既有他赴京采访的过程,也有王德厚回忆火线剧社排演节目、为抗战军民演出的点点滴滴,一下子把人拉到了80多年前的战争岁月。这一时期,沧州还一度出现过冀中实验剧院,演员们还曾赴西柏坡为毛主席演过戏。这段有关戏曲的红色故事,也成为沧州戏曲的一大亮色。

荆晖生于1943年,把自己与戏一生的故事联袂成篇,就是一部生动的沧州戏曲史。《偏僻村落戏韵浓》以自己亲历的家乡太平庄“醒众剧团”的故事,勾勒出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沧州农村戏曲的兴盛情景。1968年,他从河北大学哲学系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当时正值“样板戏”年代,那时,可谓天天在听、人人会唱,他用诙谐的语言,讲述了这个时期的戏曲故事。改革开放后,戏曲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他尽情地记录这一阶段的沧州戏曲盛事:沧州成为“京剧之乡”、各种新编剧目不断涌现、本土演员不断成长……

书中记述最多的,还是他与戏曲名家们的交往。梅葆玖、尚长荣、刘长瑜、谭元寿、杜近芳、李维康、张火丁……这些辉映了不同时代的京剧名家们,以不同的风姿出现在《菊坛往事》中。荆晖不仅记述他们的艺术,还记述他与他们的交往,戏曲演员这个独特群体的艺术人生,在书中得以鲜活生动地体现。

2021-07-28 为了心心念念的戏曲,在右手残疾的情况下,荆晖以左手“一指禅”的打字方式,写出一部32万字的书籍。记录的戏曲故事和人物,时间跨度长达80多年,堪称一部自传体的戏曲史纲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30098.html 1 《菊坛往事》 一个“戏痴”的爱与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