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28日
第06版:06

韩光辉:

赶走贫困 愿做一束光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南宝通

人物简介:

韩光辉,1982年11月出生,200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沧州市公安局留置看护支队支队长。担任市公安局驻肖九拨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驻村扶贫期间,韩光辉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并先后获“河北青年风尚人物”、“优秀政法干警”、河北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巡回宣讲团成员、“沧州好人”等荣誉称号。

“韩书记,你最近忙不?啥时候有空回村坐坐?”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韩光辉已因工作需要离开南皮县大浪淀乡肖九拨村,可66岁的脱贫户李振德时不时还会打上一通电话,和他聊聊最近的生活。在肖九拨村,像李振德一样惦念韩光辉的人还有很多。大伙儿都说,要是没有韩光辉把青春奉献在脱贫一线,哪来得现在这好日子。

“要让贫困村民过上好日子,否则就不配当这个第一书记。”

2018年,韩光辉从市公安局特警支队选派到肖九拨村担任第一书记。

还没进村,他就碰了壁。崎岖的乡道,坑洼不平,脚下还时不时传来车子托底的声音。“怎么也走不完呢?这个村进出咋这么难?”他越走越嘀咕。

好不容易进了村,到贫困户家中摸底,眼前场景更让他心头一颤——屋里又暗又乱,人瘫在床上,鸡鸭满屋跑,气味令人窒息。

那时,从小在城里长大的他第一次知道,日子还能穷成这样。当即,韩光辉就下了决心:“不管多苦多难,也要让贫困村民过上好日子,否则就不配当这个第一书记。”从此,他不是挥汗如雨地在地里忙活,就是灰头土脸地在路上奔波。

彼时,肖九拨村共有村民446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多因残障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致贫。驻村后,韩光辉成了贫困户家中的常客。他与11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每周入户走访、不定时入户谈心是家常便饭。贫困户的需要,他时时刻刻记在心间。

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色,不忙时,他就在村中巡逻,发现问题,及时研究整改对策。他常说:“等靠,是等不来什么的。扶贫没有捷径,就是要主动出击,打持久战。”

屋子脏乱,他帮着打扫干净;房子破旧,他申请危房改造,东拼西凑,筹来各样家具;有的户生活没有保障,他根据政策,及时申办低保、“五保”;寒冬腊月,自己被冻得只能穿棉鞋,他却自掏腰包1万余元为贫困户买煤取暖;为略有劳动能力的找了工作,为上学的孩子凑齐了学费,请来专家为贫困户治病……落实一项项政策、开展一处处帮扶,样样做到了贫困户的心坎上。

“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不能只‘输血’,还得学会‘造血’。”

“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不能只‘输血’,还得学会‘造血’。”对于这一点,韩光辉深有体会。可肖九拨村交通不便,即使是引来产业造血,出不去、进不来的,也不是长久之策。

“要想富,先修路。把村北通向沧县的3公里断头路打通,再去沧州,能少绕13公里!”韩光辉与队员写申请、打报告,终于争取到220多万元资金。涉及土地的难题还不少,不分昼夜,他挨家挨户做工作,一步步推进工程进度,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终于,水泥路正式通车,村民们无不激动,这可是不少人想了大半辈子的事儿啊!

“去市区车程缩短了,大型机械进得来,可以搞集体耕种。”韩光辉又开始琢磨增收途径。

他把目光瞄向了甜玉米种植。“就算只种一亩地甜棒子,亩产至少能达到3500个,按10块钱6个卖,亩收入也有5800元,刨去成本,一茬儿纯收入能达到5000元。这差不多是普通玉米收入的七八倍。”这两年,村里的脱贫户全部种上了甜棒子。不光帮种、帮收,韩光辉还帮着卖玉米,彻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看到村里的孤寡老人无人照顾,韩光辉还积极与南皮县委、县政府协调,跑办150万元,在村内建成一个“日间照料所”,用“扶贫+养老”模式,助力脱贫攻坚,现在已吸收了十几位老人入住。

“儿子去世了,党和政府又送来一个‘儿子’。”

说起韩光辉,脱贫户肖兰春老两口感动得直掉泪:“儿子去世了,党和政府又送来一个‘儿子’。”

肖兰春和老伴儿年过七旬,长年有病。儿子去世,儿媳改嫁,孙子小肖(化名)还在上学,祖孙三口靠几百元低保金生活。第一次看到两位老人,韩光辉就心疼了好长时间。这之后,他隔三岔五就上门看望,不是帮着干活,就是送米面油,每月还资助小肖300元生活费,并经常上门为他辅导功课,陪他谈心,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

去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顾不上自家,大年初二,韩光辉就回到村开展防疫防控工作。那时,口罩成为抢手货,韩光辉在县城转了多半天,走了几十家药店,把一个月的工资全买了口罩。家人也很需要口罩,但他一个没留,都带到了村里,给村民们发了下去。韩光辉说:“当时我想的是,为了防止因疫致贫返贫,口罩应先给贫困家庭。”

这几年,肖九拨村在韩光辉心中早就成了第二故乡。虽已不再驻村,可他一直关注着肖九拨村的一草一木,还不时与驻村工作队商讨村中问题。他说:“如果让我再做一次选择,我还会义无反顾拼尽全力。只要肖九拨有需要,我就要管到底。”

2021-07-28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南宝通 韩光辉: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30114.html 1 赶走贫困 愿做一束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