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05日
第06版:06

17年,这家书店 只为对的人开

□ 本报记者 张智超 本报通讯员 赵梦月 姚梦迪 摄影报道

两三天工夫,代云双就清空了书店二楼的所有图书,足有五六千册。 他是民族路上这家青藤书店的主人。书店面积不大,30多平方米,摆了1万多册图书。 从2004年摆摊开始算,代云双已经卖了17年书。这些年,书店风光不再,三五天也不开张。但他仍坚持每天营业,一大早便开门,晚上八九点钟才离去。要是恰好有人来看书,多晚都愿意等。 为了支撑书店正常运转,他想在书店二楼开拓新业务。为此,他不惜以极低的价格将这些图书售出,但仍有一少部分书因冷门或残损而无人问津。即便如此,他也舍不得当废品卖掉,而是一股脑摞在了书店楼梯上,以至于上下楼只能容一人通过。 他一再强调:“打折和卖废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自行车上的书摊 代云双上一次一口气搬这么多书,还是在书店搬来民族路时,说起来已经是11年前的事了。 那年他37岁,正年富力强。而这回,他腰疼了好一阵子:“毕竟快50岁的人了……” 可每当提到“书”这个字时,他眼睛又立马亮起来:“年轻那阵儿,我每天背着400多本书出去,少说也有一二百斤,从没觉得累过!” 代云双卖书,更喜欢看书。年轻时搬家,家具没几件,却要为搬书雇三五辆三轮车。拉货师傅好奇他的职业,一连猜了3遍:“当老师?开书店?总不能是收废品的吧?” 一到夏天,代云双就到街角路灯下看书。他看书快,每天都背着三五本书过去。久而久之,竟有人误以为他是摆摊卖书的小贩。 这个误会让代云双眼前一亮——“那时工资低,把旧书卖掉,就有钱买新书了。” 说是旧书,其实和新书没多少区别。代云双卖5元钱一本,也有2元、3元的,一晚上能收入大几十元钱。 人们不光喜欢到这里来买书,更喜欢跟他一起看书、聊书。代云双也是如此:“一天不出摊就浑身难受。” 小书摊办成了读书会,在他心里,挣不挣钱都无所谓了,重要的是氛围和收获。 后来,小书摊经营范围从只卖旧书扩展为新旧参半,每次出摊前,代云双都要备足两个旅行箱外加一个大双肩包的书,足有四五百本,从小儿画报到中外名著,无所不包。双手提不动,就骑自行车驮着去,连个遮风挡雨的棚子都没有。 倾城与青藤 在自行车上飘摇了两三年,代云双才把书摊搬到了屋里。 其实一开始都不能称之为书店,就是当仓库租的,连店名都没有。“只不过因为大家知道了,走顺了。就跟上学一样,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自然就到那个程度了。” 那几年,堪称书店的“春天”,对代云双来说更是如此。 他卖书有个准则——必须是看过并认为值得推荐的才能上架。也正因有了他的初选,小店口碑一直不错,经常人满为患,队伍常从屋里排到屋外,每个来这儿的人最后都能抱着一大摞书走出去。有的顾客为了能尽早进到店里,店门还没开,就守在了代云双的必经之路上。 有一次,代云双临时外出办事,满打满算离开了20分钟,再回来时,店门口竟聚了四五十个人,全是来买书、租书的。那段时间,他每天光收到的租书押金就有八九百元,三天两头往银行跑。 来看书的不光大人,孩子们一样“疯狂”。 但并非所有家长都支持孩子看课外书。 曾经有个小学生,花了好长时间,才在他店里看完了整本《西游记》。有一次代云双告诉他,店里的书可以带回家看,就算没钱也没有关系。可那孩子却回答道,妈妈不让他看闲书。 许多年过去了,每谈起这件事,代云双仍忍不住吐槽一番:“闲书?我这儿哪有闲书?再说,对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来说,这世上就没有闲书!” 2005年,代云双决定为书店起个名字。顾客提议叫“倾城”,因为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是代云双最喜欢的一本小说,更因为顾客们经常调侃说,全城爱书的人都在他这里。但他觉得“倾城”两个字太柔软,不像一个书店的名字。他选择了发音与之相似的“青藤”,寓意旺盛的生命力。而那几年,青藤书店确实旺得不得了。 只为对的人开 不知从何时起,书店生意渐渐不如从前了。当初那么多同行,几乎没一个撑到现在,不是改卖教辅书,就是干脆转行做了别的。代云双每月纯收入也从至少五六千元,降到了如今三两天不开张。 只看收入的话,青藤书店的存在似乎有些鸡肋。朋友劝他重操旧业,把书店改成饭馆。可代云双没舍得,因为书里有太多值得留恋的故事。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书店两个多月没营业,可代云双每天都来,就在店里看书,守着一屋子书。“就像爱财的人守着金子一样。” 书越积越多,一排排用了十多年的书架从地顶到天也装不下,像要溢出来似的,狭窄的过道堆着成捆成箱的书,一抬脚就可能踩到。 代云双无力把书店装饰成网红店,更没有办法在这不过几十平米的书店里开辟空间卖咖啡。他一方面说服自己,“要那么多钱干嘛?够吃饭就行。”一方面还是想办法开拓新业务。 但好在,依旧会有爱书的人发现这里。 有天中午,书店里来了一个双腿残疾的乞丐。代云双掏出零钱递过去,对方没接,而是问了一句:“有没有《相面大全》?” 代云双卖了17年书,从不涉及迷信、色情、反动等内容,连为此而来的人都会被赶出去。但这次,他答应帮忙去找。“那人也许是鼓足勇气才推门进来的,想在书中找到人生答案。在那一刻,我们都是爱书的人。” 还有一次,一个中年人推门走了进来,在书山中抽出一本《静静的顿河》。这书多少年都没人拿起过,代云双像发现金子一样,和对方聊了起来,从作者一直聊到了苏联文学…… 书店依旧每日营业着,只要有顾客来看书,不管到几点,代云双轻易不会逐客。大家各看各的,安静而又美好。 前些天,代云双应邀参加一个饭局,饭桌上尽是生面孔,有文人,有老板,也有寻常百姓……当他告诉大家自己是青藤书店老板的时候,竟有好几个人说在那里买过书,连饭桌上的话题也转移到了读书上。 代云双觉得,这就是书店存在的意义。

代云双喜欢守着这一屋子书:“就像爱财的人喜欢守着金子一样。”

有天中午,书店里来了一个双腿残疾的乞丐。代云双掏出零钱递过去,对方没接,而是问了一句:“有没有《相面大全》?”

代云双卖了17年书,从不涉及迷信、色情、反动等内容,连为此而来的人都会被赶出去。但这次,他答应帮忙去找。

2021-08-05 □ 本报记者 张智超 本报通讯员 赵梦月 姚梦迪 摄影报道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31040.html 1 17年,这家书店 只为对的人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