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南皮县各村“两委”换届完成以来,新一届各村“两委”班子以“党建+”为突破口,扎实办好“开门一件事”,以实实在在的成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新活力。
王寺镇罗四拨村:“党建+村史馆”知村史感党恩
“这个是咱们村张爷爷年轻时参加抗战戴的军帽……”日前,在罗四拨村村史馆,新任村干部宋桂荣为村里的孩子讲述村庄历史。旧军帽、老耕犁这些“老物件”,都是新任村“两委”干部带头号召村民无偿捐赠的,目的就是让大家铭记历史,感念党恩,教育下一代。
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结合当前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把“党建+村史馆”建设作为履新开局的头号工作来干。从画草图、做规划到做展柜、列展品,仅一个月,就建成了一座以“知村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主题的村史馆。村史馆按照“新中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40年、走进新时代”三个历史阶段,以图文资料、实物陈展、视频影像等形式,全方位呈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村庄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史馆建成后,相继组织主题党日活动10余次,邀请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讲述峥嵘岁月,组织党员群众集中参观学习500余人次,村史馆已成为党员群众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
冯家口镇西林子村:“党建+人居环境整治”修坑塘亮环境
杂物堆积的房前屋后,如今已变得干净整洁;主干道的沙石路,变为宽阔的柏油路……西林子村“两委”班子扎实迈好履职第一步,把“党建+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强化党建引领、美化村庄环境的重要抓手。
“要说新干部上任后村里变化最大的,还要说坑塘。”村民们竖着大拇指赞叹道。他们所说的是村南一个周长约500米的坑塘,由于近年来雨量小,无存水,周边又种着树,导致坑塘周边杂草重生、垃圾成堆,村内的孩子多在周边玩耍,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针对这一问题,新任村“两委”班子找到村民代表,决定发动群众力量打赢这场“坑塘治理战”。他们在大喇叭上发出倡议,30余名群众参与进来。15名网格长联系150名网格员进行动员宣传,同时向本村企业家争取资金支持,出动5台挖掘机进场作业,党员们带头清理垃圾,疏通雨水管道,拆掉残垣断壁,并围绕坑塘架起护栏,不到一周时间,杂草丛生的“废坑塘”摇身一变成了村民休闲娱乐、健步谈天的“新驿站”。
“原来都躲着走,现在都奔这儿来。”在坑塘边散步的村民由衷地感叹道。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西林子村“两委”班子汇集民智民力,办好“开门一件事”,努力做村民的贴心人。
南皮镇南关村:“党建+邻里情”爱心粽暖融融
日前,在南皮镇南关村村委会大院里,党员和志愿者聚到一起,泡米、煮枣、包粽子、煮鸡蛋,一番其乐融融的热闹景象。随后他们将粽子和鸡蛋送到160位60岁以上老人手中。“都说远亲不如近邻,这些热心邻居就跟亲人一样。”独居老人王如海感动地说。
南关村“两委”班子上任后,通过“党建+”的服务模式凝聚邻里情,把邻里关系和谐作为起步冲刺、开局争先的重要一环。修缮“邻里广场”、打造“邻里活动室”……一次次丰富多彩的邻里活动实现了新任南关村“两委”班子的“开门红”。他们通过提供走心走实的精准化便民服务,为村民搭建起感情互通、彼此交流的平台,编织起一张为民办实事和服务群众的“脉络”亲情网,切实增强了村民对南关大家庭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在“党建+邻里情”活动引领下,部分热心村民也自发组建起“邻里互助”志愿者团队,不仅提供义务理发、测血压等服务,还不时给有需要的居民送菜送饭。截至目前,已开展志愿活动2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