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09日
第02版:02

干好“开门一件事” 尽好“为民第一责”

——青县四村庄新任村“两委”班子马不停蹄办实事

本报通讯员

青县各村“两委”班子换届以来,各村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马不停蹄办好“开门一件事”,推动村庄建设发展再上新台阶。

清州镇胡白庄村:改善出行条件 方便生产生活

清州镇胡白庄村以蔬菜种植为主,平时村民去蔬菜大棚劳作,只能从一条条高低不平、路面狭窄的土路上经过,一到雨季道路泥泞不堪,寸步难行。为改变雨天路进不去、菜运不出的尴尬局面,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将修缮田间道路作为头等大事,研究决定对村域耕地范围内所有通往蔬菜大棚的土道全面铺设炉灰,以方便村民出行,保证雨季来临时农产品及时输送,村民收益不受影响。村“两委”班子积极与热力公司联系,得到了热力公司大力支持,承诺无偿提供炉灰用于道路铺设。一周时间,工程顺利完工,共铺设道路3000多米,同时将耕地沟渠范围内所有垃圾杂草清理干净,改善了出行条件,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获得一致赞扬。

木门店镇胡太洲村:实施土地流转 壮大集体经济

2020年,木门店镇胡太洲村在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指导下,通过流转村内土地,引进良种,种植小麦240亩,实现村集体收入达16万元。2021年4月村“两委”换届后,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土地整合力度,采取村民自愿入股、村级代种代管、统一经营管理的全新模式,又整合土地400亩,使用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推荐的中科院小麦良种,使稳产高产有了保障。村“两委”班子又多方筹资,带领干部群众扩建、修缮了水利设施,方便了农田及时灌溉。同时寻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支持,对接专家、田间试验、技术指导以及联系粮食收购点,提供全方位服务,打通销售渠道,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村“两委”班子计划今年下半年再整合土地600亩,进一步扩大小麦种植面积,增加集体收入。这些收入将用于修建道路、人居环境整治、发展公益事业等村庄建设。

新兴镇线庄村: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新兴镇线庄村“两委”班子上任后,将在全村开展“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活动,作为“开门第一件事”。村“两委”班子入户邀请退休干部与老党员为村内年轻党员讲解线庄村的红色故事与红色事迹,发挥好“传帮带”作用,用一段段真实的历史故事,教育和引导年轻党员铭记党的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助大家进一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同时,村“两委”积极谋划“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系列活动,在端午节期间为村内所有80岁以上老人、特困人员、全体党员以及村民代表送去节日的祝福与问候。此次活动得到了村内党员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全村党员、村民代表和乡贤纷纷捐款。

村“两委”班子用心用情为村民上了一堂党史学习教育课。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红色教育,线庄村村民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村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盘古镇大盘古村:建设孝老食堂 推进乡风文明

盘古镇大盘古村大部分年轻人在外务工,村内独居、空巢老年人的饮食起居问题成为全村焦点。村“两委”班子上任后,确定“开门一件事”就是服务老年群体,开办孝老食堂。经多次商讨研究,村“两委”认真听取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意见建议,将村委会闲置的一间房屋修缮好,作为孝老食堂餐厅,并购置桌椅、餐具、消毒柜等物品,完善了孝老食堂的基础设备。在运营和管理上,村“两委”班子积极动员爱心企业和人士参与,为孝老食堂捐赠物资,有力保障了孝老食堂的运营。同时,对村里9名特殊老人进行包联,由5名党员包联1名老人,负责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确保老人能够享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孝老食堂运营后,不仅解决了老人一饭一餐的问题,而且进一步提升了村内爱老孝老的良好风气。

2021-08-09 ——青县四村庄新任村“两委”班子马不停蹄办实事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31240.html 1 干好“开门一件事” 尽好“为民第一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