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09日
第05版:05

农旅融合 “玩”出新花样

□ 本报记者 祁 洁 摄影 陈 雷

别人玩儿是为了个人消遣,泊头齐桥镇振兴农场负责人赵学同却一心为别人打造一个好玩儿的地儿。骑马、卡丁车、网红秋千……除了这些娱乐项目,地里的红薯梗、苣荬菜、马齿苋成了餐桌上的特色菜;游客可在林中骑马观光,还可烧烤聚餐。如今,农场变成了景点—

赵学同从小贪玩儿,这回却把玩儿当成了新追求。

他并不是憧憬能玩儿多过瘾、刺激的游戏,而是要想方设法地为别人打造一个好玩儿的地儿。

赵学同是泊头齐桥镇振兴农场的负责人,他还有另外两个身份——五金厂负责人和官庄子村主任。官庄子村离泊头市区10多公里,与沧县交界,位置有些偏僻。村里五金厂多,村民大多数在厂子打工,许多地无暇顾及渐渐被撂荒了。赵学同瞅着荒地心疼,心血来潮想把土地流转到一块儿,尝试着蹚条种地的新路。

起初,赵学同的想法很简单。如今乡村旅游很受欢迎,可以把村上的废坑改造下,把坑边的荒草垃圾清干净,水里种上荷花,再买几艘小船放在里头,人们来了围着坑边转转,再划划船、赏赏花,也挺好玩儿。可是他越琢磨思路越活泛,之前盘算好的规划一点点都被推翻了。“你问我要把这儿打造成啥样,我还真说不上来。一旦脑子里有‘火花’,我就立马行动。”赵学同指着农场大门口的规划图说个不停。

“一个大坑能整出什么名堂,这不是拿钱打水漂嘛。”曾经,连本村带外村的,不少人给他泼冷水。可如今,人们不光态度转变了,还渐渐喜欢上了这儿。

早上五六点钟,就有不少村民来坑边溜达了。“顺着河边走一圈,有水有树有花的,简直跟逛公园一样。”大伙儿这话发自肺腑。头些年,村里不下雨,暴土扬长,一下雨,路上拔不出脚来,哪有人愿意在外头转悠。

除了大人,孩子们恨不得一天天地扎在这儿。网红秋千、蹦蹦床、网红桥,越玩越带劲,大人怎么拽也拽不走他们了。“妈妈,我不饿,我想再多玩会儿。”一个男孩央求了妈妈半天,最后还是被拽走了。只见他往前走着,还不时回过头恋恋不舍的样子,太可爱了!

几个年轻小伙儿正对着喊泉的话筒比嗓门。随着声音的忽高忽低,水面上腾起的水柱时起时伏。一个小伙子不甘落后,提高嗓门的同时跳起来,吵得旁边同伴上前用手捂住他的嘴,引得周围笑声一片。

走到网红桥旁,赵学同对着上面的游客打了个暂停的手势:“大家先停下,我也上去玩儿会儿。”玩儿了多少回,赵学同自认为能在上头站稳,没想到这次却遇上调皮的人捣乱,中间一个小伙子又跳又晃的,三晃两晃就把赵学同晃到了地上。

一片废坑,一个人,一把躺椅,为了把这儿打造好,赵学同曾经孤身一人在这儿待了4个多月。地里种的旱稻品质不错,产量太低;种的金银花全靠人工摘,成本合不上来;把地和坑塘结合到一块儿搞乡村旅游,又是一个新起点。往事浮现于脑海中,突然,赵学同又有了新灵感。

骑马、卡丁车、网红秋千,年轻人爱玩。吃农家饭、体验田间劳动,上点儿岁数的人更喜欢。沿坑边打造蒙古包餐厅,把地里的红薯梗、苣荬菜、马齿苋打造成特色菜;游客在林中骑马观光,还可以烧烤聚餐;坑塘中间的风车走廊改成葡萄长廊;周边的空闲地种花海……经过他精心打造,农场变得越来越有景点范儿了。

天色渐晚,农场院里灯光闪烁,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舞台上,村民欢快地跳着;娱乐区内,孩子们正在嬉戏玩耍。还有不少村民围着农场遛弯儿、聊天,走着,看着,赵学同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2021-08-09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31251.html 1 农旅融合 “玩”出新花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