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智超
本报通讯员 高箐 李冠达 摄影报道
“为什么要想那些让人伤心的事情呢?”张洪旭问顾客,又像是在问自己。
33岁的张洪旭是个盲人按摩师,也是黄骅隆盛堂盲人按摩店的老板。“眼睛看不见,就用耳朵、手指去感觉。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接受了,就没那么难受了。”
黑暗中的光亮
在按摩店里,张洪旭看上去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
他的10根手指仿佛长了眼睛,准确而柔和地按揉着顾客的头、手、肩颈……以至于很多新顾客都不相信他是个盲人。
小时候,张洪旭发过一场高烧,他觉得自己“每天都在天上飞个不停”,后来烧退了,眼前的世界也模糊起来。
医生说他患上了视神经萎缩。在随后奔走来往于各大城市求医的几年间,张洪旭没听到过一个值得高兴的消息——未来的道路和眼前的世界一样“消失”了。
“越是看不见,就越想快点看见。”撞墙、摔跤……一次次的流血受伤让张洪旭在黑暗中越陷越深,甚至绝望。
9岁那年,父母狠心把张洪旭送去了天津一所寄宿制盲人学校。“我们也不忍心,但他要是再不学点文化知识,这辈子就真的废了。”虽然心里百般不舍,但父亲张树峰还是把张洪旭送了出去。
进入盲校后,张洪旭以最快的速度学会了独立,洗衣、外出、打扫卫生……盲校生活并不像想象中晦涩黯淡,他们一样上课、一样有圈子、一样会凑在一起聊明星八卦。“因为大家都看不见,又每天都待在同一个封闭的环境里,所以不害怕。”
校园生活让张洪旭在黑暗世界中感受到了一道光,更让他懂得了一个道理:“知识改变命运,本领改变生活。”
张洪旭的“野心”
“如果盲是我的命,那我算是幸运的。至少我曾经看见过,又能在比较小的时候去适应未来的生活。”
张洪旭不愿一辈子拖累父母,16岁那年,他想学个傍身的手艺,于是到保定市按摩学校学起了按摩。
“很苦,特别苦。”回忆起那段时光,张洪旭不停重复着这句话。
起初,张洪旭不懂得如何发力,一天下来,手指、胳膊都是肿的,疼得不敢动弹。
可他明白,“再疼也得咬牙坚持。”为了尽早学会发力,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以外,张洪旭把时间都用在了练习上。
毕业后,他独自前往北京,找了一份盲人按摩的工作。
靠手艺养活自己,张洪旭终于将黑暗撕开了一道口子。拿到第一个月工资时,他似乎看见有微弱的光照亮未来的路。
但张洪旭并不满足于此,他还有更大的“野心”——回家乡创业,开一家属于自己的按摩店。
通往未来的路
很快,张洪旭的按摩店开起来了。因为他手法专业,为人又热情真诚,按摩店很快吸引了众多顾客。
就在按摩店生意一天好过一天的时候,张洪旭关掉了店铺,再次前往北京,学习中医。“这世上从没有一劳永逸的美事,要想不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
3年后,张洪旭学成归来,按摩店重新开张,不光老顾客纷纷回归,更有不少人专程从北京、天津、河南、福建等地慕名而来。
如今,张洪旭的按摩店比之前更红火了,在店里帮忙的父母倍感欣慰。“儿子虽然看不见,但他依然把日子过得丰富多彩。”张树峰和妻子对儿子的未来满怀憧憬。
“眼睛虽然看不见了,但这并不妨碍我走向成功。”张洪旭始终坚信,只要付出足够多的努力与心血,自己照样能和其他人一样正常生活。
他相信:“只要心中有光,生活就不会一片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