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伟
时间是最忠实的见证者,也是最伟大的革新家。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面对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和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考验,市委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扎实推进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蓬勃活力,交出了一份厚重而精彩的“沧州答卷”。
(一)
“活力”背后,是我市始终坚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的逐梦前行。
党的十九大,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大会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写入党章,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为新时代伟大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党的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为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自觉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真正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坚定不移听党话,毫不动摇跟党走。市委常委会、市委理论中心组采取多种形式,第一时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重要讲话、重要文章,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自觉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筑牢思想基石,把初心使命变成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实际行动。
笃学之,慎思之,明辨之。学习,让视野更开阔、思路更清晰、脚步更坚定。
全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699.9亿元,居全省第三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275.4亿元。第三产业比重由2016年的45.9%上升为52.7%。
回顾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沧州走过的历程,我们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导航,是沧州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持续保持发展活力的源泉;我们一项项新突破,正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出的丰硕成果,正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出的丰硕成果。
(二)
“活力”背后,是我市始终坚持高标准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开花结果,扭住关系全市大局和长远发展重点求突破的担当与付出。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就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出台一系列重要文件、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特别是省委书记王东峰多次来沧调研检查,提出加快构建“一港双城三带四区”发展格局、抓好“三件大事”等一系列重要指示,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牢记嘱托、砥砺前行。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始终坚持高标准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开花结果,突出重点工作攻坚克难,持续升级加力,谋求创新突破。
举全市之力推进渤海新区开发建设。渤海新区2020年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占全市1/6、1/3、1/5。黄骅港吞吐量首次突破3亿吨,连续两年居全国沿海港口前十位。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连续8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20强。黄骅新城加快建设,建成区面积达62.9平方公里。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大运河全线基本完成河道清淤、堤顶路贯通等工程,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百狮园建成开放。
着力抓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运河调水、蓄水、补水,推进生产生活生态水源置换,全力减少地下水开采,累计压采地下水2.92亿立方米。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