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性格温和、守时遵规的初二男生。初一入学时我乐观开朗,就算受了委屈,也绝不说出来。好脾气帮我赢得了人缘,也带来了烦恼。父母、老师和同学与我交谈时经常说一些特别伤我自尊的话,我克制着内心的愤怒,依然面带微笑。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男儿有泪不轻弹”,如果被父母冤枉了,我还得强忍着不哭,因为哭的后果是受到更严厉的批评。最近一段时间,我只要一想到被父母和老师误解、被同学嘲笑时的场景,就感到热血直冲脑门,攥紧了拳头想要报复。但平静之后,我又特别懊悔,反复告诫自己千万不要瞎想,更不能乱做。
我担心哪天控制不住自己,做出伤害周围人的举动。想知道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
冰清解语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验,平时性格非常温和,但一遇到某种特定情境就会暴怒,难以控制,事后又特别后悔。但是,如果不加处理,下次遇到同类问题时,依然会怒不可遏。这是因为那个情境触动了潜意识中的痛点。
在传统观念下,人们习惯要求男儿有泪不轻弹,从而压抑了人的内心需求。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有些男孩习惯于隐忍,他们不善于表达情绪,以所谓稳定的状态示人,却在内心深处积累着苦楚、委屈,直至绝望,这些都可能发展成为内心的痛点。痛点就像隐形的炸弹,一旦未来再次遇到同类事情,炸弹就会被引爆,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
对于这个初二男生来说,首先,应该要意识到,他有权利向周围人表达内在的情绪。无论是老师、同学还是家长,只要触碰了他的底线,他都可以说出来。学会表达,让对方明白自己内心的想法,才有助于进一步的沟通和交流。
面对老师和家长的误解,可以说“其实我不是这样的,您这样说令我很难受。”然后再平静地把情况一一说明。
如果感觉同学的话语非常不尊重自己,既可以离开现场,不再与其交谈,也可以明确地告诉对方,他的话让你感觉到不被尊重,心里特别不舒服。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对方意识到,在你面前说话应该有所顾忌,要懂得尊重人,从而改变交流方式,使你们的关系进入良性的、相互尊重的互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