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昱鑫
众志成城绘蓝图、携手共谋新篇章。日前,吴桥县“两会”胜利召开。在吴桥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县委副书记、代县长王欣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本届政府工作,明确了今后五年工作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提出了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具体要求。
过去五年,吴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实施“杂技兴县、工业强县”战略,抵御了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实现了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突破,“十三五”规划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经济发展提质提效,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城乡融合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经济强县、美丽吴桥”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统领,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突破,紧紧盯住“一个目标”(经济强县、美丽吴桥),深入实施“两大战略”(杂技兴县、工业强县),全力推进“三项任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着力抓好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城乡建设融合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民生事业长足进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发进取,乘势而上,奋力开创新时代建设经济强县、美丽吴桥新局面。
今后五年主要预期目标是: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社会治理实现新进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吴桥县将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立足高端质优,高质量推动杂技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坚定不移实施“杂技兴县”战略,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契机,扎实推进国家级杂技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杂技大世界5A级景区创建工作,不断打造新的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旅游业态,延长游客观光时间,全力建设沧州大运河最美吴桥段。在规划引领上下功夫,统筹政府、企业、社会多方资源,完善大运河产业、城镇、生态、交通、文旅五大功能,一体推进大运河“三带”建设,全面提升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水平。在项目支撑上下功夫,持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运河杂技旅游产业链。在丰富业态上下功夫,大力发展“旅游+”模式,打造更多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项目,形成立体化宣传推介格局,叫响“多彩运河、杂技之都”旅游品牌。在机制建设上下功夫,深入开展杂技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活动,深入实施杂技人才培育计划,用足用好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增强创新创业能力。
围绕智能绿色,高质量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机遇,依托“一区多园”,做强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橡胶橡塑、应急物资四大主导产业,推动工业企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着力提高第二产业比重,打造支撑吴桥发展新动能。狠抓项目建设,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分包调度和现场集中办公制度,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总量。狠抓招商引资,建立专业化招商引资队伍,按照“2+4+X”模式,明确招商重点,依托现有工业龙头企业进行“点对点”招商,结合四大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做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文章。狠抓园区支撑,全面提升开发区综合能级水平,完善工业企业低效用地处置措施,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亩均效益,加快智能化低碳化改造,实现“一部手机管化工”,打造绿色化工集中区。狠抓技术创新,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建立工业技改项目库,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聚焦结构调整,高质量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质增效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产业就业带动,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为导向,着力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绿色果蔬、生态畜禽,推进农业由单一低效规模型向多元高效质量型转变。推进农业高质高效,突出抓好粮食安全,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80万亩以上。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打造“冀鲁两省农产品物流重要节点城市”。推进乡村宜居宜业,以生活垃圾长效整治、农村水厕并治成果巩固、村容村貌提升、“空心村”治理等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坚持规划引领,明确产业定位,用好政策措施,不断促进产业发展。推进农民富裕富足。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培育一批经济强村,扎实推进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努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战略核心示范区。
深化融合发展,高质量推动城乡建设提质提速
坚持做强县城、做美乡村,以创建“五城一区”为抓手,持续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两个均等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精准优化布局,优化功能区块、重点道路、主要节点等城乡设计,形成空间规划“一张图”。精致实施建设,实施宁武路贯通和105国道绕城工程,拉大县城框架,缓解交通拥堵。实施道路改造提升,不断优化城区路网,不断完善县城功能,全力做好保障性住房建设,最大限度满足百姓住房需求。精细抓好管理,做好“绿化”文章,打造农村街心绿地、环村绿带、庭院绿荫;做好“美化”文章,持续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攻坚行动,加大违规用地、违法建设整治;做好“亮化”文章,巩固拓展景区景点和沿街楼体亮化工程;做好“香化”文章,实施运河公园二期、桑兴河带状公园等一批公园游园提升改造工程。精心做美乡村,根据产业、人文、交通和生态优势,因地制宜规划开发不同类型特色小镇。
突出绿色低碳,高质量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聚焦防治重点领域,依法铁腕治污、加快生态修复,始终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扎实做好上级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久久为功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深化水和土壤污染防治,充分发挥“河长制”作用,持续开展河湖“四乱”清理整治,持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强化生态保育修复,充分发挥“林长制”作用,扎实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实施大运河、铁路、公路沿线等绿廊提升工程,打造“河城”大生态系统。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三年行动,依法有序关停取水井,实现采补平衡、止降回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每年组织实施一批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努力让广大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精心做好社会保障,坚持就业优先,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巩固扩大教育优势,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加强教师素质培养,提升各阶段教育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水平,深化“四医联动”改革,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筑牢常态化疫情防线。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巩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三年提升计划成果,引导城乡居民追求文明生活新风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数字政务建设,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深入开展“平安吴桥”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为人民群众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同时,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强政治建设,对党绝对忠诚;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权力运行;从严正风肃纪,筑牢廉洁底线,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砥砺奋进、追求卓越,奋力谱写新时代建设“经济强县、美丽吴桥”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