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倩
紧扣改革发展,拿出了有分量的意见建议;全力助推脱贫攻坚,为贫困村、贫困户办了一批实事好事;聚焦协商主业,政协“好声音”更加响亮有力……政协沧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在全力推动沧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征程上留下了闪亮足迹,书写了尽心履职、共谋发展、情系民生的精彩篇章。
市政协十一届委员会在中共沧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组织动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推动政协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为凝心聚力开创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美丽沧州新局面作出了政协贡献。
强化创新理论武装 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重视学习是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是一以贯之的重要任务。市政协十一届委员会持续深化创新理论学习,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政协工作的总纲,构建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为引领,以党组会议、主席会议、常委会议、机关全体会议、委员培训为重点的常态化理论学习体系,着力打造学习型政协、书香型政协。
市政协十一届委员会建立逢会学习制度,始终把集体学习作为会议第一议程,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有计划、分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研讨,持之以恒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集全市政协系统和广大文史党史工作者之力,历时4年编纂完成14卷共计520万字的《沧州红色记忆》资料丛书。这部丛书被列为全市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和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内容,切实发挥了文史资料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作用。
围绕中心工作 服务发展大局
“党委想什么,政协议什么;政府干什么,政协帮什么”,这是十一届市政协的履职思路。立足加快构建“一港双城三带四区”发展格局,聚焦沧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组织政协委员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协商议政。十一届市政协以来,召开政协全体会议5次,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对接雄安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等重大问题,撰写大会发言162篇,提出建议1200余条、提案2685件,为市委、市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聚焦沿海经济带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9次,市委、市政府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积极采纳意见建议。在全市政协系统开展“我为‘十四五’规划献一计”活动,组织政协委员为沧州发展谋与计,为民生幸福鼓与呼,形成建言材料55篇、提出建议166条。
紧扣重点开展调研。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每年确定8个重点调研课题,实行主席牵头负责制,每位班子成员认领一项调研任务,突出政协调研特色,灵活运用分组调研、跟踪调研、联合调研等方式,了解本地情况,借鉴外地经验,聚焦问题,研究对策,提出建议。同时,紧跟全市工作步伐,按照市委要求,开展临时性调研,探索形成的“市委出题交办、政协领题落实”调研模式,得到省政协充分肯定。十一届市政协履职以来,形成“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沿海经济、巩固脱贫成果”等高质量调研报告41篇,提出意见建议600余条,很多建议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有力举措。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