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21日
第03版:03

走出去学织补 静下来写文章

——安国英抗癌故事激励病友

安国英(右)和马姐切搓技艺

本报记者 李佳芳 本报通讯员 南宝通

10年前,南皮县寨子镇姜庄村的安国英查出患了非霍奇金淋巴瘤。3年前,她的丈夫又在去沧州市区卖梨的路上遭遇车祸离世。接连的打击没有击倒她,她坦然接受现实,还从零学起了织补技术,写文章鼓励“癌友”……她说,生活就需要勇敢地面对。

坦然面对病情

今年45岁的安国英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淳朴善良,儿子聪明懂事。不料,2011年春天,一场看似普通的鼻塞,打破了平静。

起初,安国英以为自己只是感冒,可后来鼻塞总是不好,体重直往下掉,记忆力越来越差。她去美容院做个刮痧,稍微一碰,身上就有黑红色的痕迹。她联想到自己的额头、鼻子周围、下巴曾出现过一些黑黑的斑块,心里有种不祥的感觉。

安国英决定寻找病因,她和家人辗转沧州、北京、天津等多地检查。“2011年8月16日,爱人从天津肿瘤医院病理研究所出来,满脸的无奈和不知所措。我看了看诊断书,写的是非霍奇金淋巴瘤。”安国英记得,那天艳阳高照,她却感到深深的凉意。在丈夫面前,她故作镇静,注视着对面住院部的大楼,然后默默走了进去。

尽管无奈,安国英却坦然接受了事实。可在医院做了5个疗程的化疗和30次放疗,肿瘤没有一点儿变小。后期医院又调整了方案,还是不行。去了北京的几家知名医院,也说没有更好的办法。那时,安国英的鼻塞严重到只能靠嘴呼吸,嗓子疼痛难以下咽,双眼也开始红肿。

“肿瘤君虽然强大,但我不能认输。因为我还年轻,还有很多精彩等着我。”安国英没有太多时间沮丧。

她把生活安排得很充实,让自己变美、心情变好。她穿上了漂亮衣服,做荤素搭配的饭菜,早起给自己一个微笑,告诉自己:“你是最棒的!”每天,她还要走上1个小时,呼吸新鲜空气。

学习一技之长

在医院里,安国英做放化疗、打白蛋白、摘除泪囊,经过多次生死较量,终于度过了最危险的时期。她说:“我能渡过难关,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在当时,丈夫一直对她说:“嘛也不用管,吃好玩好就行。”

这个家为了治疗癌症,已经负债累累。安国英觉得,自己必须擦干眼泪走出去。

安国英曾经做过代课老师,生病前还是名销售员。可是,她的双耳因为放化疗的副作用彻底失聪,身体也很孱弱,膝盖往下是麻木的,不能长时间站立。做不回自己的老本行,她只能重新开始。

“我很幸运,遇到了马姐。”安国英说,之前她和马姐并不认识,只是在朋友圈看到了一则织补招生广告,便联系上了马姐。

马姐得知安国英的情况后,免费收她做了学员,手把手教她,还把自己的活儿分给她做。后来,安国英又有幸遇到了“帮衣坊”,得到了半个月的学习机会,学会了反正针、三色提花、朱棣纹、改袖长身长领型等技术。

本以为接下来的路会顺风顺水,可意外再一次降临在安国英头上。2018年8月的一天,丈夫在老家附近的梨园批发了一些梨,用电三轮拉着去沧州卖,走到一个十字路口,追尾了一辆货车。虽然丈夫在医院重症监护室住了19天,但还是撒手人寰。儿子面对家庭的一次次变故,变得有些抑郁,整日闷闷不乐……

撰写抗癌文章

五年来,马姐一直带着安国英,让她跟着自己,在市区一家商场帮顾客修补破损的衣物。

处理完丈夫的后事,安国英和儿子又回到了沧州市区。每天,安国英给孩子备足了干粮,就去商场工作。姜庄村村干部还帮她申请了低保和残疾补贴,用来支付她和儿子的房租。

织补行业的季节性强,天热时生意比较惨淡,好几个月几乎都挣不到钱。但能有一份长期稳定的工作,安国英非常珍惜。“比如羊毛衫等衣物出现破损,我们就把破损的地方一点点修复如新。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修补衣物,也是在织补新生活。”安国英说。

得到他人帮助的同时,安国英也想回报社会。有时候,顾客或者店员拿过来一点小活儿,她帮忙做好了也不收费。闲暇时,安国英喜欢读书写作。在抗癌五周年时,她为自己做了一个小小的“庆祝”,写了一篇名为《我与肿瘤君一波三折的“爱恋”》的文章。

“你娓娓道来的故事,让我明白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心态很重要,心态决定一切。”“英子姐,读着美文,脑海里回映着你如沐春风的笑容,你写出了我们这些‘老癌’的无奈与坚强,一起加油!”……文章在某公众号发表后,感动了上千读者。

“这10年,有刻骨铭心的记忆,也有劫后逢生的彻悟、幸运与感恩。”安国英说,家庭和社会点滴的爱给了她希望,她坚信一切都会好起来,自己还要坚强地活下去。

2021-08-21 ——安国英抗癌故事激励病友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32532.html 1 走出去学织补 静下来写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