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造“状元新城 精彩肃宁”区域形象,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精神支持和道德力量,肃宁县组织开展“举手之劳——善行肃宁”主题实践活动。活动提倡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随手捡烟头、清理小广告等小事做起,以“小善举”汇聚“大文明”来传播正能量,树立人人参与文明城市创建、人人争做文明市民的良好风尚。连日来,全县党员干部、社会各界群众积极参与,掀起“举手之劳——善行肃宁”活动热潮。
县四套班子率先垂范
“举手之劳”凝聚正能量
为把“举手之劳——善行肃宁”主题实践活动引向深入,8月11日8时,肃宁县四套班子领导到县人民公园开展集体实践活动。
参加活动的人们分两组捡拾垃圾,他们手拿铁钳和垃圾袋,将草丛和路边的烟头、废弃纸屑等杂物收集起来。县四套班子领导通过捡拾垃圾,率先垂范,凝聚文明正能量。
活动后,县委书记王志乾说,文明行为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每一天做起,大家要自觉养成好习惯,有意识地维护公共环境的卫生清洁。要把疫情防控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紧密结合,把做好疫情防控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首要任务,倡导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
肃宁县委组织部则以“大手拉小手”形式,发动机关工作人员和部分职工子女到县人民公园、汽车站和火车站周边区域,劝导市民文明出行、纠正行人不规范佩戴口罩等行为。大家的举手之劳凝聚了善行力量,带动更多人积极参与到文明创城活动中。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通过活动,把肃宁新形象新气象新面貌展示出来,擦亮肃宁名片,传承美德,让文明行为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常态,成为人们良好品质的重要体现。
乡镇机关新风劲吹 温暖送到百姓心坎
日前,窝北镇组织开展家访慰问活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来到分管科室党员干部职工家中,送去爱心礼包,把温暖送到干部职工的心坎上。
为进一步增强镇机关凝聚力,“零距离”了解党员干部职工的生活状况,大力营造“一家人”的工作氛围,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走进60余名党员干部职工家中,把党组织的关怀送进每一位党员干部职工的心里。同时,还详细了解了职工的生活情况及困难。
通过“举手之劳——善行肃宁”活动,搭建起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在每一位党员干部职工心里点亮了温馨温暖的明灯,激励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新窝北镇建设。
树立文明新风,肃宁县还积极倡导厉行节约。
师素镇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行为,从随手关灯,节约每一度电做起;从光盘行动,节约每一粒粮食做起;从节约用纸,合理利用每一张办公用纸做起;从关紧阀门,节约每一滴水做起,切实转变观念、转变作风,创建节约型机关。
“举手之劳——善行肃宁”主题实践活动,以崇德向善为导向,凝聚“善行闪耀肃宁,点滴汇聚江河”的社会共识,小举动彰显大文明,用行动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
擦亮城市文明窗口 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走进沧州银行肃宁支行营业厅,老花镜、雨伞、轮椅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还有专门为特殊人群开通的绿色通道、无障碍通道。
为了方便有特殊需求的群众办理业务,银行开展了上门服务。在提升服务的同时,肃宁支行积极参与和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助力肃宁县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
作为窗口服务单位,沧州银行肃宁支行从强化服务培训、柜面整合、技能提升、监督检查等方面不断加强员工的日常行为规范,提高员工文明服务水平。银行每位员工,都使用文明服务用语,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实行首问负责制,做有温度的银行,让客户感到宾至如归。
沧州银行肃宁支行大力改善营商环境,通过移动终端对在此发放工资的客户上门开卡。今年上半年,银行已经到建筑工地为农民工开卡2000多张。
自“举手之劳——善行肃宁”活动开展以来,肃宁县融媒体中心依托宣传矩阵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对活动进行宣传。
日前,由县融媒体中心拍摄制作的助力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宣传片《举手之劳——善行肃宁》正式发布。宣传片以“文明是什么”为开篇,用温暖朴实的镜头找寻文明的足迹,表现了平凡人为文明肃宁作出的不平凡贡献。
同时,县融媒体中心配合活动开设了新闻专栏和“举手之劳——善行肃宁”随手拍征集和文明观察员栏目,通过征集网友的照片、视频以及实录一些文明小事,引导每一名肃宁人都能成为文明的“发现者”和“监督者”,为建设文明肃宁添砖加瓦。
文明引领社会风尚 “善行肃宁”助力创城
欲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崇德向善永远是文明之城的重要元素。
8月13日,尚村镇北大史村低保户郭建元为县融媒体中心送来两面锦旗,感谢工作人员及爱心人士帮自家销售滞销油桃,为刚刚考取大学的女儿筹齐了学费,解了燃眉之急。
郭建元年过六旬,患有哮喘病,长年吃药,家里还有80多岁的母亲和刚高中毕业的女儿。平时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就靠6亩油桃树和低保金。近日,女儿收到了承德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全家人高兴之余,却为学费犯了难,受疫情影响,家里的油桃滞销。眼看着女儿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郭建元心急如焚。
得知郭建元家的困难后,县融媒体中心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到北大史村进行采访核实。随后,向社会发出倡议,希望各界爱心人士伸出援手,帮他渡过难关,并在肃宁县政府后街便民市场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学党史 办实事 爱心助农”助卖油桃活动。
经过多方努力,助卖活动共帮助郭建元家销售油桃2500余公斤,收入售桃款1万多元。接下来,郭建元家剩下的4亩油桃也将陆续成熟,县融媒体中心将会持续关注。
爱心汇聚温暖人心,文明新风吹满城。
在河北留善寺镇河北留善寺村李国胜家,经常有老人前来领取“爱心拐杖”。送拐杖的人叫李国胜,79岁,多年来手工制作灰菜秆拐杖赠与有需要的人。
别人眼中不起眼的枝枝杈杈,在李国胜这里可是宝贝,经过精心制作,“长命百岁”“龙凤呈祥”……一条条实用又精美的拐杖呈现在眼前。
李国胜老人家的屋檐下悬挂着许多尚未加工完成的拐杖,老人年事已高,制作完成一根要几天时间。这些年,为制作出更多精美实用的拐杖,李国胜从书本上、民间传说中汲取经验,不断揣摩各种雕刻工艺和动物形态。制作时,他会按照自己喜欢的形状对灰菜秆进行削、砍、截、钻,做出雏形,再细细打磨。然后使用桐油或者清漆给拐杖增加一层保护,上色后再进行二次打磨,一根拐杖才算初步完成。
遇到有十里八乡的老人需要,李国胜便将拐杖慷慨相赠。李国胜说:“制作拐杖就是爱好,不图卖钱,就图个老有所乐、与人方便。”如今,他家库房里还整齐地堆放着1000余根优质原料,老人说,只要身体允许,他会继续用这些灰菜秆制作拐杖,将自己的这份热爱坚持下去,把爱心传递下去。
在肃宁,文明新风潜移默化地引领社会新风尚,汇聚正能量,成为肃宁这座善美之城最美的底色。随着更高标准的持续创建及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肃宁定会建设得更美丽、更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