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三版)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优质教育,是我市一直努力的目标。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近年来全市新改扩建中小学939所、县级以上普惠性幼儿园305所,全市提前两年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今年将新增50所公办园、普惠园,中心城区新建广州路小学、新华区实验中学等6所中小学。
“近年来,我一直关注基层教育工作,看到报告着重提到了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备受鼓舞。”刘德娥代表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沧州城区内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市区中小学入学难、大班额问题一直存在。而报告中提到,今年将新建多所中小学,这对沧州教育而言,是一件大事、好事、喜事。刘德娥还表示,目前我市正在大力推广小学课后服务,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这一系列“重拳”,必将推动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未来,优质教育资源一定能够惠及每一名学生。
基础性医疗保障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代表委员们的目光纷纷聚焦到如何构建全社会防范体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市将开展“健康中国·沧州行动”,支持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加快市人民医院东部院区、市传染病医院迁建项目建设,启动中心城区省级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水平。
“对于乡村地区群众来说,基层医疗服务是守护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加强基层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也是我市2021年民生实事项目之一。”郗艳国委员说,农村人口心脑血管、慢性病等人数的增加,对乡村医疗卫生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近年来,我市不断探索改革之路,推动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县乡基层,破解基层“看病难”,目前,全市16个县(市、区)166个乡镇卫生院的5545个村卫生室已全部完成“十统一”工作。郗艳国建议,应当继续加强我市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补齐乡村医疗人才缺失的短板。同时,鼓励医学院毕业生到乡村就业,让更多人才、技术、医疗资源向乡村倾斜,通过完善基层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哨点”预警作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沧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连续4年滚动实施民生工程、民生实事,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增福祉。
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一个个民生“礼包”,真正送到了群众的心坎儿上;一项项具体举措,换来一张张舒心的笑脸,恰如股股暖流,温暖着百姓的心田。
心系群众,逐梦前行。站在历史的肩上向前眺望,未来狮城的幸福底色一定会更加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