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31日
第06版:06

数战数捷铸英魂

——寻迹冀中八分区23团东卷子突围战故地

孙福军 齐斐斐

追寻历史,是一次面向未来的重温;回望历史,是拥抱未来应有的姿态。初秋时节,我们走进沧县最东部的一个小村庄——仵龙堂乡东卷子村,在村党支部书记李斌、民兵连长李连荣的带领下,考证当年冀中八分区23团一部在这里浴血突围的悲壮历史,倾听历史的回响。

1942年5月1日,日军纠集5万兵力,由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直接指挥,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规模空前的毁灭性大“扫荡”(史称“五一大扫荡”)。妄图用“铁壁合围”的战术,一举吃掉抗日武装。

6月8日,八分区部队机关和二营,在司令员常德善、政治委员王远音带领下,到达河肃公路南侧的肃宁县雪村一带,被数倍于我军的日军层层包围。突围中,常德善、王远音壮烈牺牲,同时牺牲的还有30团团长肖治国、政委汪威等。

23团一营当时担负掩护军区的任务,军区安全撤离后,为避开敌人反扑,保存主力,6月20日,一营400多人奉命向冀鲁边转移,暂时脱开冀中,进行休整补充。队伍到达东卷子时,天已发亮。

23团政委姚国民、代理团长赵振亚准备在这里稍作休息,让战士们吃点东西。不料八路军进驻东卷子的消息被汉奸获知,汉奸立即将这一消息告诉了村北面李家铺据点的日伪军。

清晨6:30左右,李家铺据点的日伪军纠集李家铺、沧县等据点的日伪军数千人,在坦克、骑兵的配合下,将东卷子团团包围。战斗一开始,日军就在四辆坦克配合下,从南面西面主攻,以压迫八路军从东面撤离。看穿日伪军的阴谋后,团首长决定坚守有利地形,针锋相对地与敌人展开殊死战斗。日伪军的第一次进攻被八路军一阵猛射,丢下许多尸体溃退。团营领导预感敌人决不会善罢甘休,一定还会再组织进攻,便命令战士们节省弹药,做持久战准备。

果然,时间不长,敌人又纠集附近据点的部分力量开始第二次进攻。八路军战士个个沉住气,待敌人离近后,机枪、手榴弹响成一片,打得敌人狼狈而逃。这时,日军坦克冲上来,战士们用手榴弹、机枪一齐开火,打得坦克直冒火星、“咣咣”作响,坦克被迫转头后撤。

日军见八路军死守不撤,于是,在10时左右,重新集结兵力,调整部署,以炮火轰炸。顿时,八路军阵地上硝烟弥漫,弹片横飞,不断有将士伤亡。炮火稍一停顿,敌人就在四辆坦克的掩护下,向八路军阵地展开更猛烈的进攻,机枪子弹在战士们头顶上乱飞。23团的战士们严阵以待,沉着反击,敌人第三次进攻又被打退。至中午12点,敌人又发起进攻,用四辆坦克配合一个日伪军大队向村内阵地扑来,大有踏平东卷子村、一举吃掉村内八路军的阵势。结果,八路军用集束手榴弹接连炸毁两辆坦克,其余两辆落荒而逃。

日伪军伤亡惨重,但仍不死心,下午继续向阵地发起数次进攻,均失败,士气大跌。日军指挥官见村边有棵大树,硬逼着机枪手爬到大树上,控制制高点,想居高临下进行射击。一连排长王文栋和几个特等射手早已注意到敌人的一行一动,敌人的机枪刚刚吊好,就被八路军射手连人带枪打了下来,人死枪坏;又让第二个上来,第二个被一排子弹打了下来。敌人眼见这个办法行不通,只好作罢。

这场战斗从早晨一直打到黄昏,最后,敌人施放毒气。在危急关头,赵振亚亲率一个排掩护,边打边撤。当大部分部队撤进青纱帐后,赵振亚攀墙下坡准备撤离时,一颗子弹打在他的腿部,他倒在斜坡上。战士们为抢救自己的团长,争先恐后往回冲,几次都失败了,一连牺牲了十几名战士。赵振亚看到这种情景,沙哑的嗓子高喊:“不要管我,快往外冲!”为了牵制敌人,他主动暴露自己的目标,强行站起来,对一拥而上的敌群,连投了两颗手榴弹,炸死炸伤好几名敌人。当敌军又一次蜂拥上来时,他以最后一粒子弹指向自己的胸部,扣动扳机,以身殉国,时年仅30岁。一营的战士们含着热泪奋勇冲出包围圈到达渤海地区。

踏访东卷子突围战故地,村党支部书记李斌、民兵连长李连荣,带我们来到村东的一片坟地,他们说,当年赵振亚壮烈牺牲后,村里群众用最隆重的葬礼把他的遗体安葬在村东头树林里。新中国成立后,他的遗骨被移葬到“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2021-08-31 ——寻迹冀中八分区23团东卷子突围战故地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33463.html 1 数战数捷铸英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