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海上的灯塔,为迷途者照亮回家的方向;爱是黑暗中的一束光,指引迷途者走出心灵的困境。近几年,沧州安定医院集团和市民政局救助站密切协作,关爱救助流浪精神病人,积极治疗疾病的同时,还为百余病人找到了家
山东男孩“党民一”的故事
“‘党民一’这些天还好吗?大家都挺惦记他的……”前两天,沧州安定医院集团盐山分院的医护人员,拨通了山东省乐陵市西段乡张元标村闫桂娥家的电话,关切地问着。
医护人员口中的“党民一”真名叫潘玉康,是闫桂娥的儿子。3年前曾走失,后在盐山得到救助。“党民一”是救助站的人们给他起的名字。
故事还要从2018年春天说起。
一天,一个衣衫不整、蓬头垢面、满脸血渍的男孩被民警送到盐山县救助站。男孩精神恍惚、神志不清、一言不发,还不停地流着口水。手腕上戴着一个住院标签,字迹已经模糊、分辨不清。
救助站员工马上将男孩精心照护起来,买来新衣新鞋,还给他起了一个新名字:党民一。
因男孩智力和语言都有障碍,肢体协调能力也很差,为了给他更好的治疗,一个月后,他们将党民一送到了盐山县安定医院。之后的一年多时间,医护人员耐心地与他交流,积极给他做肢体康复训练,像家人一般。虽然这个男孩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都好了许多,但仍是一言不发,拒绝与人交流。孩子的家到底在哪里,人们一直在寻找。
2020年,经公安人脸识别系统比对,“党民一”与山东省乐陵市西段乡张元标村闫桂娥两年前丢失的孩子吻合度很高。几经周折,终于与孩子的家人取得了联系。
当孩子见到母亲的那一刻,从不说话的党民一突然跪在地上,大声喊出了一声“妈妈”,母子俩抱在一起热泪长流,在场的人无不动容。母亲看着孩子上下打量,激动地直说高了、白了、胖了,然后就是不住地感谢。自孩子走丢后,这两年多一家人一直在寻找,一刻都没放弃过,甚至他们以为孩子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如今看到眼前白白胖胖、干干净净的儿子,怎能不欣喜若狂?
党民一跟着妈妈回山东了,医院和救助站的人们都发自内心地高兴,可是他们的心里也空荡荡的。两年多的朝夕相处,彼此都有了感情。从那以后,每当大家惦念他的时候,就会打个电话问候一下,亲情也在电话两端缓缓流淌。
为百余流浪者找到家
像“党民一”这样的流浪人员,每年沧州安定医院集团都会救治不少。这也源于与市民政局救助站的密切协作。
据市民政局救助站站长季艳军介绍,救助站每年都会接收五六百名流浪人员。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有精神疾患。这些病人,他们会送到安定医院进行治疗,同时两家联手积极为患者找家。
一位湖北老人走失5年终回家的故事,虽过去两三年了,可每每提及,仍让人感怀。那位老人被送到沧州安定医院时,衣冠不整、全身污垢,光着脚,脸上也满是血污。行为怪异,经常大喊大叫,情绪起伏特别大。
经检查确诊,老人患有精神分裂症,并伴有心脏病。医护人员为他洗澡剪指甲刮胡子,换上新衣服,并制定了系统的治疗方案,同时承担起饮食起居、理疗护理等全部工作。还经常带着他参加病友聚会等活动,过年过节也有人陪伴,在院5年给予了他最贴心的关怀、最细致的护理。还将他的信息传到互联网上,积极为他找家。
一切的努力终究没有白费。五年后,通过人脸识别系统,终于为老人找到了家。当远在湖北的亲人得知老人还活着时,喜极而泣,老人的儿子第一时间赶到沧州安定医院。当他看到衣着整洁、红光满面、安静从容的父亲时,一个劲地给医护人员鞠躬致谢。当日下午,小伙子又冒着大雨再次来到医院,送来了一面赶制的锦旗,以表达感激之情。
据安定医院集团董事长韩之杰介绍,近几年,他们与市民政局救助站联手,已为百余流浪精神病人找到了家。在这些被救助的流浪人员中,有老人、有孩子,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有流浪一两年的、也有七八年的。这百余人的回归,便是百余家庭的团圆。
救助之路书写传奇
为了安顿这些流浪者,医院在床位相当紧张的情况下,专门拿出一个区域作为他们的栖身之地。各项软硬件设施也已相当完备,温暖洁净的床铺、热气腾腾的饭食、24小时热水一应俱全,医护人员更是尽心尽力,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想办法走进他们的内心,既暖身又暖心。
前不久,受安定医院爱心故事的感动,市民政局救助站站长季艳军、沧州泰盛集团总经理许明带着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专程到医院慰问。
韩之杰向季艳军、许明等人介绍了医院救助病人的总体情况。他说,流浪精神病患其实只是他们救助的一部分,这些年,医院还开展了解锁行动,解救了一批因家庭贫困无人照顾、被铁笼铁链锁住的重性精神病患者,许多病人都获得了新生。
最典型的一个是肃宁县付佐乡北石堡村的李立英,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他,年轻时曾手持凶器残忍地杀死了自己的父亲。为了防止李立英再次行凶,家人把他关进了铁笼,一关就是24年。
2015年10月12日沧州安定医院派人将李立英从铁笼中解救了出来,并免费治疗。虽时隔6年,医护人员对当时解锁时的情形依然记忆犹新:那是一处低矮破旧的农家院,最西侧的房间阴暗潮湿,地面已下沉近2米,形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地窖。地窖里摆放着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笼,笼中关着赤身祼体的李立英。
被接到医院后,他们从个人卫生、饮食、生活环境等最基本的事情做起,再加上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同时配以智能电针、脑反射治疗等先进的物理手段,对症治疗。入院7天,李立英就开始张口说话,眼神也和别人有了交流;又过了几天,能够扶着架子慢慢走路了;再后来,能够自己吃饭、喝药、洗衣服了;一个多月后,可以自己去食堂打饭,做治疗也可以不用医护人员陪护了……情况一天好似一天。家人们前来探望,激动地哭出了声,连说真是奇迹。
医护人员对此也很感慨,说他的康复确实是个奇迹。而这奇迹背后,全是付出。洗澡、理发、喂饭,生活上无微不至,更重要的是情感的投入,让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爱。而爱,往往是战胜一切的力量。
沧州安定医院集团董事长韩之杰表示,近几年,医院已成功解锁精神病人9人,治疗效果都很成功。救助流浪病人没有尽头、解锁行动也没有尽头,医院将会一如既往地把这一闪耀人性光辉的公益活动做好,为更多重症患者身心解锁,为沧州精神卫生事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