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04日
第02版:02

“双减”之后,教培人下一站去哪里?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双减”政策,重拳整治教育培训行业,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重压之下,教育培训行业从业者何去何从,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教培从业者求职增多

“双减”政策尘埃落定后,整个教培行业,尤其是K12培训机构都在积极寻找转型之路,目前的初期表现是整体招聘规模小幅收缩。智联招聘平台大数据显示,与全平台2021年6月和7月的发布职位数环比增长趋势不同,教培行业6月和7月的发布职位数分别环比下降9%、6.5%。

面对当前的行业形势变化,教培从业者也在积极适应,调整职业规划。从全行业求职者来看,经历3月求职高峰后,4月至6月求职人数持续环比下降,7月有所回升;而教培行业求职者6月求职人数逆势环比增长8.7%,7月增长至10.4%。随着政策落地推进,求职人数可能会继续增长。报告显示,2021年7月进行求职的原教培从业者中,51.4%已为离职状态,这一比例高于全平台活跃求职者的平均水平(44.7%)。

“调整工作内容,向素质教育转型”

7月30日,“小巨人”的姚老师上完最后一节课,给了每个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是对孩子的不舍,也是对自己工作了好几年的地方做一个告别——以后这个校区就关门了,公司将几个校区合并,她以后就要到别的校区去工作了。不过,幸运的是,她的工作还是保留了下来。“以前我们做幼小衔接教育,以后这块业务会转型做一些非学科类的培训,向素质教育转型,所以我也会继续留下来,服从公司安排,调整自己的工作内容。”

“双减”之后,面向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和面向成年人的职业教育,成为教培机构转型的重要方向。例如,新东方在北京、杭州等地推出“素质教育成长中心”;猿辅导对外公布了其素质教育品牌“南瓜科学”;高途上线新版APP,覆盖语言培训、大学生考试、财经、公考等多类型业务……一些教培人选择留下来,与老东家共进退,谋求新的发展方向。

“只要本事过硬,就业机会还是很多”

张蔷刚刚入职到一家文化传媒公司,从“Amy老师”变成了“小张”,她还觉得有些恍惚。大学毕业后,张蔷成为一家英语培训机构的助教。这几年,这个行业发展迅猛,每次下课时家长们都会将她围在中间听她讲解课程要点。可是,随着“双减”政策出台,公司大幅收缩规模,跟她搭档的外教找了个高端私立学校继续教英语,公司的其他人也各找出路,有的去了药企,有的“跳”到了互联网公司……她觉得这很正常,“只要自身能力强,本事过硬,就业的机会还是很多。”

李浩然在一家知名在线教育平台担任班主任,在“双减”政策实施初期,他就有了重新择业的想法,业余时间学习新媒体知识,现在已成功转行成为一名新媒体运营。他还被邀请在智联招聘进行了关于“教培人成功转型经验分享”的专场直播,将成功经验分享给平台内有相同需求的求职者。

“换个体制内的工作,更稳定一些”

8月27日,北京市教委举办了一场中小学教师专场招聘会,提供编制内教师岗位300余个,很多用人单位都表示,欢迎教培行业人员加入。

小孔投出了20多份简历。“刚毕业那阵,就想多挣点儿钱,去了教培机构,教高中数学。现在‘双减’,我们公司也受到很大影响,虽然高中课程辅导没在这次被减之列,但降低学生负担是未来的一大趋势。再加上我也想换个体制内的工作,更加稳定一些。”小孔向很多小学投出了简历。“我不是研究生,进公立中学学历不够。但只要能考进公立学校,教小学,我也很乐意。”

冯娜原本大学毕业时有机会考公务员,但教培行业的高薪吸引了她。如今,公司关了,冯娜准备报考公务员,“趁着没超报考年龄,考一个正式的编制。”

据《燕赵都市报》

2021-09-04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34095.html 1 “双减”之后,教培人下一站去哪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