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沧县杜林回族乡高家场村小福家的庭院时,14岁的小福已经早早起床,开始准备一家人的饭菜。前不久,他在心连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组织的困境儿童成长营中,学会了炒菜、焖饭、烙饼、蒸包子等家常便饭。回家后,他开始每天为父母做饭,父母都说他变得乐观了、懂事了。
小福的父亲双眼失明,母亲生病。以前,他经常暗地里哭泣,心事很重,缺乏自信。今年春天开始,小福成为心连心“润苗计划”的服务对象。一到周末,社工们就会到他家,陪他学习、聊天、做手工,小福的生活从此有了期盼。短短半年的用心陪伴,小福成长很快。
“小福是‘润苗计划’的受益者之一,还有20多名孩子像他一样,通过这个项目收获了成长。”心连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孙素云说,他们走访时发现,农村的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残智障家庭儿童,家居环境较差,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2019年8月,心连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启动了“润苗计划”,选择了7名儿童作为首批服务对象,结果令人格外欣喜,孩子们不仅能力得到了提升,生活质量也随之改观。
通过服务,社工们越来越多地了解到孩子们的需要,也逐渐摸索出更成熟的服务模式。基于帮助更多困境儿童的初心,心连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希望把“润苗计划”继续做下去。去年,心连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市民政局慈善科联系,表达深入开展“润苗计划”的愿望,并得到慈善科的支持。之后,他们通过村委会遴选,并进行走访、交谈、评估、筛选,最终确定服务对象,与家庭成员沟通确定具体实施方案。
社工采取走乡入户的方式,围绕居家环境改善、家居装饰、环保卫生、家庭礼仪、厨艺和营养搭配等方面,按计划进行服务。大家对有心理问题的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孩子提升自信心,教他们做生涯规划,提升儿童社会融合的能力等。社工们的用心付出让孩子们逐渐养成了勤洗澡、按时刷牙、勤洗衣的习惯,节约物品、废物利用、重复使用、垃圾分类等意识逐步提升,孩子们懂得了文明礼仪,学会了待人接物、团队合作……
“为了把教给孩子的知识、行为变成习惯,我们在暑期又开启了21天的免费成长营。孩子们在成长营中学习武术、书法、口才、家务承担、道德法制等。”孙素云说,市慈善总会听说了这个项目,为成长营捐赠了1.8万余元,还有不少爱心家长和志愿者主动为孩子们买来水果零食等,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爱。
在成长营中,孩子们通过尝试厨艺、营养搭配小课堂与操作,慢慢能做可口的饭菜,生活饮食更加规律,营养均衡。小福是成长营的一员,在这里,他的性格也慢慢开朗起来。“虽然我家比较困难,但有这么多好心人来帮助我们,我要好好学习,让爸爸妈妈过上好日子。”小福说,在成长营里,有很多跟他家庭相似的小伙伴,老师给他们讲杰出少年的好习惯,让他受益匪浅。
“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孙素云表示,接下来,心连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继续用爱和知识滋养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成为有能力、有理想、有目标的人。同时,希望凭借孩子们的改变,提升整个家庭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