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风霜雪雨,一百年大浪淘沙,一百年的历史和事实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意气风发,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难倒我们,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我们实现伟大复兴的铿锵步伐。述往思来,向史而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记录着光辉和传奇、记录着浴血荣光和宝贵经验,更见证着信仰之美、使命之重和崇高之志。
缅怀先烈伟绩铸党魂。从开天辟地建党大业,到新中国的成立改天换地;从翻天覆地的改革开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把人民作为“源”和“本”为之实践、为之奋斗。“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先驱,他说“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他一生的执着追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是他优秀品德的集中写照;“以身殉志,不亦伟乎”的方志敏、“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以及林祥谦、杨靖宇等无数英雄先辈,前仆后继、英勇战斗、开拓前行,他们是红色精神的锻造者,留下了无数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心中有榜样,脚下有力量。我们要把他们作为人生的标杆,见贤思齐,坚定理想信念,养成浩然正气。
重温入党誓词强党性。站在党旗下的那一刻,重温入党誓词,对党员是鞭策,更是激励。重温入党誓词是坚定党性、坚定理想、坚定信念、坚定追求、坚信党的领导的重要内容。尤其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无数党员主动请缨奔赴抗疫一线,一个个红手印的请战书,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誓言,时刻准备着为了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用生命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党员干部义无反顾带头抗疫,架起全民参与的“防护墙”,扎紧扎牢联防联控的“责任网”,让党旗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高高飘扬,为及时有效控制疫情提供了坚实保障。
践行长征精神感党恩。“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的精神内涵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忘我牺牲精神;就是敢于战胜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就是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就是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走自己道路的求实创新精神。不论是长征精神,还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都是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要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补足精神之钙,自觉做远大理想、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从党的非凡历史中寻找初心、激励使命,不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思悟党史真谛树新风。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学习党史,不仅仅是为了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把党史的丰厚营养转化为前行力量,通过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通过党史学习,进一步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教育学习,目的就是教育全党从党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学会从政治上看问题,学会在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时,始终清醒地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生逢盛世,必肩负重任,当代中国青年要从党史学习中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学好党史,筑牢信仰之基,涵养为民之情,厚积实干之力。始终把人民的幸福指数作为衡量工作落实的重要标尺,始终把人民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参考,树牢“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信念,不忘初心、不改初衷,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作者单位:青县县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