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习惯、一个动作、一餐美食,都与健康息息相关。当下,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健康养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本报“康宁话健康”专栏,记者康宁就和您一起聊聊生活中健康养生那些事儿,让您科学养生、快乐运动!如果您在生活中有什么问题,可联系我们(联系电话:3155705电邮:rbcsdk@163.com)。
本期话题:吃“无糖”“零糖”食品,怎么还发胖?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沧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糖尿病四科主任赵永才。
“我一直吃‘无糖’食品,喝‘零糖’奶茶、气泡水,怎么体重还一个劲儿往上涨呢?”“90后”女孩刘美从小爱吃甜食,这两年胖了不少,听商家说“无糖”食品不含糖,便买来解馋。这些食品让她大饱口福的同时,也减轻了心理负担。可如今,她的体重又增加了5公斤,血脂也超标。
日常生活中,很多养生达人在炒菜时少盐、控糖、限油,但却忽略身边的隐形盐、隐形糖、隐形油,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吃多了。“无糖”“零糖”号称不含糖,真的是这样吗?那些看不见的盐、糖、油又是如何存在于食品中?对此,记者采访了沧州市中心医院有关专家。
“‘无糖’‘零糖’食品是‘隐形糖’食物里典型的一种。”沧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糖尿病四科主任赵永才说,“无糖”食品虽然不含蔗糖,但一般会添加含木糖醇、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赛蜜等代糖,并不是绝对意义的不含糖。
“虽然科学使用代糖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但事实上,很多代糖尽管比蔗糖能量低,但长时间摄入,也会造成体内脂肪堆积。”赵永才表示,摄入过多代糖还会破坏菌群失调、影响胰岛素和激素分泌。
“在众多‘隐形糖’食物中,酸奶是‘含糖大户’,有时一盒酸奶的含糖量接近每日成人最大摄入量。”赵永才说,酸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在购买时,最好选择原味酸奶。果味酸奶、风味酸奶含糖量相对要高,成分表中含“乳粉”的尽量少买,要买“生牛乳”做的酸奶,添加剂越少越好。
除了“隐形糖”外,“隐形盐”也存在于许多食物中。速食品、快餐中,如方便面、比萨、油条、面条、早餐麦片等;一些零食中,如饼干、面包、鱿鱼丝、牛肉干、海苔、薯片、瓜子、干果蜜饯、饮料等,都会把钠作为食物的添加剂;调味品中,包括酱油、醋、味精、鸡精、蚝油、豆瓣酱、腐乳等都含有盐。
“‘隐形盐’还藏匿于甜品里,有时很难分辨。”赵永才说,许多吃起来甜甜的或者口味较淡的食物,其实都是高盐食物,像面包、饼干、蛋糕、冰淇淋、奶酪等甜品。这些食品含糖、油也较多,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摄入过多热量。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作为重要的调料之一,食用油也存在普遍摄入过多的情况。众所周知,摄入过多油脂易伤害心脑血管。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健康的成年人每天的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25克至30克,大概是3小瓷勺那么多。
“肉馅做的包子、水饺、馄饨、肉饼、肉丸子,还有肉肠、烤肠、烤羊肉串等都是‘隐形油’的重灾区。”赵永才说。
此外,蛋糕、冰淇淋、速溶咖啡、蛋挞、酥皮点心、巧克力派等都是“藏油大户”。花生酱、芝麻酱、沙拉酱等脂肪含量也较丰富,食用时要注意用量。
“特别注意的是,各类坚果中所含的油脂非常丰富。15粒花生米相当于10克油。”赵永才建议,选购食品时,注意查看成分标识,植物黄油、人造奶油、奶精、氢化植物油等含反式脂肪酸多的油尽量不吃,选择低油或无油食品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