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健
“为了能够引导和帮助村民及时参保,我挨家挨户做宣传,对一些外出打工的村民,我也一一电话联系告知并做好记录,确保他们及时缴费入保。”泊头市王武镇大树闫村的王振雷,是村里的网格长,最近这段时间,他一直在忙着医保缴费的宣传工作。“按照网格划分,我与村里39户村民结成对子,他们有什么大事小情,都可以第一时间向我寻求帮助。”
这是泊头市王武镇以“党建引领、编织网格”为出发点,在全镇实施网格化管理的一个缩影。为深化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王武镇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全镇划分为“镇党委—镇工作区—村党支部—村工作区—村小组”五级网格,分别由镇党政主要负责人、镇党政班子成员、村党支部书记、村“两委”成员、素质较高的村民代表和党员担任网格长。
“按照泊头市委要求,探索‘党员网格服务新模式’,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局面,构筑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格局。”镇党委负责人说,依托网格管理,他们把疫情防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群众疑难问题解决等各项工作任务压实到每个党员干部头上,彻底解决了落实“最后一公里”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在洪码头村,两位村民因为土地等问题积怨较深。网格长王建主动介入,讲法律、话感情、说道理,将矛盾及时化解。王武镇在实行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延伸建立了村级乡贤理事会和道德评议委员会,助力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和矛盾纠纷化解,先后调解和评议化解矛盾纠纷51件,真正将矛盾化解在一线,让基层矛盾“不出村”。
“通过‘党建+网格化’管理,真正达到了情况全掌握、责任全覆盖、服务全方位、管理无缝隙,第一时间解决好大家的‘急难愁盼’,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这名负责人说,实行网格化管理以来,全镇由村干部为年老体弱村民代办养老金发放、医疗保险缴纳等实际问题239件,社会各界捐款135万元,用于修路、助学和疫情防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