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杰 本报通讯员 左 越 浩 伊
在黄骅市吕桥镇何桥村绿享棕垫制品有限公司,车间里的工人正在忙着缝制、包边,公司负责人徐林安在车间里巡查着,不时停下来检查产品质量。
这家企业曾经是一家小作坊,但徐林安敢于创新,开发的新产品环保床垫获得3项国家专利,由此打开了市场。十几年的时间,这家公司成为全国知名的环保棕垫生产企业。
已年过四十的徐林安,年轻时曾在当地一家床垫制作工厂打工,他了解到传统胶粘床垫会影响人体健康,就决心制作绿色环保床垫。2010年,30岁的徐林安辞职创业,决心实现自己的理想。
徐林安了解到我国南方有纯手工缝制床垫的工艺,将新鲜棕片洗净晒干,正反面一针一线编织。这样制作的床垫环保健康,但耗时费力,不宜量产;而当前企业使用较多的高温压制工艺,产品的透气性较差。他经过反复摸索和试验,通过针刺机制作加密棕布以及机器缝制,破解了纯手工缝制效率低下的难题,实现了机械化批量生产,并在2015年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在生产车间,徐林安展示了公司自主研发的白棕床垫。白棕也称特尼拉棕丝,相比于黑棕,白棕杂质更少,含糖量更低,不易生螨虫,且弹性大,以此为材质生产出来的产品品质更好。
“将白棕应用于床垫生产,这源自于我的一次外出考察。”徐林安说,他了解到白棕之前主要应用于高端汽车品牌的坐垫生产。受此启发,便直接采购了几吨白棕丝,尝试研究将白棕应用到床垫生产中,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
但白棕的纤维短、缝制难度大,给生产带来不小的困难。为此,徐林安带领技术人员再次技术攻关,改进了棕布生产过程,通过加密棕布,来提高白棕弹性,再通过改进针刺机,让其更方便缝制。
经过两年半的研发,2019年,白棕床垫终于实验成功,并获得2项国家专利。白棕床垫凭借密度大、高弹性等优势,帮助徐林安打开了国内高端床垫市场,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徐林安为了把产品推向更大的市场,开通了电商平台。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的“徐师傅旗舰店”获评“京东好店”,在今年的“6·18”电商活动中,网店单日销售额突破100万元。如今,公司一年可以卖出4.5万余个床垫,营业额达5000万元。
徐林安在家乡办工厂,解决了不少村民的就业问题。公司现有员工80人左右,其中一半以上都是本村村民。眼看公司越做越大,有人建议他把公司搬到开发区,不仅可以享受政策扶持,而且配套设施比村里要强很多。徐林安说,我哪也不去,就在村里,我要让乡亲们在家门口致富。
徐林安说,他现在正在着手进一步改进缝制技术,准备将机械臂应用到缝制生产中。那样,生产效率将提高3倍以上,床垫日生产量可突破500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