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肃宁县河北留善寺镇徐家庄村村民杜学功的手机上,忽然收到了从广西百色平果县发来的感谢短信。短信是在中交建集团广西某工程部工作的邻村村民王艳槐发来的,感谢他8年前拾金不昧、送金上门、隐姓埋名的高尚风格和模范事迹。
“8年了,终于找到了当初的恩人,发出了这封迟到的感谢信,我非常高兴!”王艳槐说。
时间追溯到8年前。2013年6月的一天下午,肃宁县河北留善寺镇韩三分村的王艳槐和女友正在筹办婚事。这天傍晚,他带着现金和请柬到各村亲朋好友家送喜讯,匆忙之中,把随身携带的提包掉在了路上,包里有银行卡、工作证、身份证以及6000多元现金。发现自己提包丢失后,他急忙返回,沿途仔细寻找打听,却一无所获。银行卡上有十几万元,是全家人的积蓄;身份证丢了,约好的第二天去民政局登记也要泡汤了。
晚上8时多,正当王艳槐在外边寻找、全家人一筹莫展之时,一辆白色面包车驶到家门口,一位40岁左右的中年人手拿一个提包进了门。“这是你们家的提包吗?”来人确认失主后,将提包交给了王艳槐的母亲。老人接过提包,高兴得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拿出包里的一沓现金就要交给这位中年人:“太感谢您了,这钱请您一定要收下!”中年人拒绝了,水都没喝一口,就开车走了。王艳槐说:“当时,父母高兴得不行,都没顾得上问人家是谁。”
提包失而复得,婚事得以顺利操办,但没能当面致谢恩人成了王艳槐久久放不下的“心结”。“现在,我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家庭很美满,和妻子说过这事儿,妻子也支持我找到这位恩人。”8年来,王艳槐都没忘记这位好心人,也从来没有放弃寻找,但由于婚后夫妻俩常年在外地工作,每年只有20天左右的探亲假才会回到肃宁。后来,王艳槐就托付父母帮助找这位好心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防疫期间,王艳槐的父亲在邻村徐家庄遇到了正在执守卡点的杜学功,他觉得面熟,就在村里打听了一下,终于确定了杜学功就是当年拾金不昧、送金上门的那位恩人。
杜学功说,事情已经过去那么长时间,不是有人说起,他早已经忘记了这事。“当时,我开车路过,车灯照到了路边的提包,我看到包里有喜帖,知道失主正在筹办婚事,丢了东西肯定很着急,就按着身份证信息将提包送了回去。”杜学功说。
杜学功是徐家庄村今年才当选的党支部委员,在村里从事渔具生意。这些年,他勇救落水儿童、带头集资修路、义务执勤卡点、调解邻里纠纷,做了很多好事,是村里的热心人。“这真不算什么大事,别说咱是党员,普通群众也会有这个觉悟的。”杜学功说。
加了微信好友之后,王艳槐发出了这封感谢信:“您这种拾金不昧的品格,让我永生难忘。”
王艳槐说,他年底休假回肃宁,一定要和杜学功见一面,当面叫一声“叔叔”,说一声“谢谢”,了却这8年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