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能治大病。张锡纯这样介绍山药: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液浓益肾。张锡纯最擅长用山药,治好了无数疑难杂症。在《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内科病症的141个案例中,用生山药的就有49个。
偶得山药方 力救亲人命
民国年间,北京通县高崇勋的妻子已卧病在床半年了。这天,她的病情突然加重,似喘非喘,胸闷气短。她感觉恐怕要不久于世,就叮嘱丈夫:“我走后,你一定要照顾好女儿们,这是我最放心不下的……”高崇勋潸然泪下,女儿们更是痛哭不止。这时,二女儿德清突然兴奋地喊起来:“爹,您来看看,这书里说山药可以救命。”
他们把4两山药按照书中说的,煎汤给患者服下。过了10来分钟,患者的气息居然接续上了,症状大为减轻。重新燃起希望的家人每天坚持用4两山药熬汤给患者服用。4个月后,患者痊愈,且身体较病前更好。
高崇勋大喜过望,这本救命的书,就是《医学衷中参西录》,作者张锡纯。高崇勋激动不已,如此高手,一定要拜他为师!后来,高崇勋得偿所愿。
无独有偶,沈阳法库县万泽东的母亲痰喘咳嗽30多年,年岁大了后,病更加严重。1921年春,老太太突然发烧、咽干、频频出汗、吃不下饭,这可急坏了万泽东,他急忙请来医生。医生诊断痰盛有火,开了人参清肺汤加生地、丹皮等药,谁知非但没效果,反而发热得更厉害,还添了泄泻的毛病。万般无奈,万泽东只好自己翻看医书,寻求救母之方。
此时,《医学衷中参西录》再次显示了效力。一味薯蓣饮映入万泽东的眼帘,因山药是食品,所以他没顾忌,大胆给母亲用了起来。生怀山药4两,加玄参3钱,煎汤一大碗,分数次给温服。令人惊奇的是,一剂就有好转,3剂过后,病情竟好了大半。万泽东更有信心了。他按照书上薯蓣粥的做法,把生怀山药碾成细末,煮粥给母亲服用,一天两次,半个月后,病完全好了,陈年宿病也减轻了许多。
后来,万泽东也拜在张锡纯门下。
难言泄泻苦 薯蓣粥搞定
说起对山药的认识,得提一下1893年张锡纯第二次科举考试的事。这一年,张锡纯33岁,一心想通过科举报效国家的他,刚到天津,就因水土不服病倒了。
这个节骨眼儿上,不能掉链子!张锡纯想。于是,他用甘草煎汤,然后调服赤石脂粉,没有任何效果。思来想去,他改用白粳米慢火熬粥,并“尽量食之”,感觉脾胃舒畅,肚子也不响了,就这样,腹泻痊愈了。
原来粥对治疗腹泻有这么好的作用啊!那山药熬粥岂不更好?山药有固涩之性,白色入肺,味甘补脾,汁液黏滑又益肾,可以滋润血脉、固摄气化、宁嗽定喘、强志育神。受到启发的张锡纯后来用山药熬粥的方法,治好了很多腹泻症,山药熬的粥被他命名为薯蓣粥。
一般的腹泻不可怕,但对于长达几个月的腹泻,薯蓣粥还能药到病除吗?一日,一位老汉心急火燎地赶来,说女儿“泄泻数月不止”,也请过很多医生,但“百药不效”,现在已“病势垂危”。
原来,这位妇女的婆家托人送信给她的娘家人。娘家人一听就急了,老汉立刻要动身去看望女儿。临行前,老汉想到了张锡纯,于是就跑去问。张锡纯告诉他,用山药治。药店里的炒山药不行,要用生山药,轧细,煮粥,日服三次。老汉听了,将信将疑,带着方子就去了女儿那里,结果两天以后,腹泻停止了,再喝几天山药粥,身体恢复健康。
师古不泥古 山药有大用
一天,张锡纯正在家中读医学典籍,突然来了一群人,不由分说拉起他就走。原来一产妇产后大喘大汗、身上发热,咳嗽不止,急忙请来医生。医生认为是虚症,开了黄芪、熟地、白芍等补气血之药治疗,结果病人汗越出越多。这么一折腾,病人身体更虚弱,眼看就不行了,家属急得团团转,这时有人想到了张锡纯。
张锡纯来了一号脉,脉搏跳动非常快,似乎没法抢救了。他马上让家属买来山药,每天用6两熬水,喝完以后添水再熬,总之要求患者口渴就喝这个山药水。就一味山药能治病吗?大家将信将疑。试试吧!连喝3天山药水,这么严重的病,全好了,家属们千恩万谢。而这全是山药的功劳。后来,张锡纯把生山药煮水命名为薯蓣饮,收录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
清代医学家陈修园认为山药为寻常服食之物,不能治大病。张锡纯对此很不认同,他以一个个的医学实践有力地纠正着这一观点。
张锡纯不仅善于用山药治病救人,还善于组方,将山药用到了极致。曾有位老汉来找他看病,说腹泻已经半年多了,身体很虚弱。看了很多医生,吃了很多服药,丝毫没有效果。后经人介绍,找到了名医张锡纯。腹泻,薯蓣粥就是它的克星。可患者喝了几天后,虽然见效,但腹泻没有彻底止住。张锡纯想来想去,想到鸡蛋黄,因为它有固涩大肠的功效,比起鸡蛋白来,更容易消化。
他告诉患者,将鸡蛋黄捏碎,调入山药粥中,一起服用,仅仅喝了两次,五旬老汉迁延不愈的腹泻就好了。后来,张锡纯还用这薯蓣鸡蛋黄粥治疗过无数腹泻患者,皆有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