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09日
第06版:06

飘到天山脚下的蒲公英

来新疆轮台那年,李莉的小儿子才8岁,她带着儿子一起援疆支教。 儿子对新环境不适应,刚到没几天就得了急性阑尾炎。即便如此,李莉也没后悔来到这里。

李莉和她的维吾尔族学生们

本报记者 张智超 本报通讯员 张彦勃 赵国跃

教师节快到了,李莉又收获了一项新荣誉——她被评为轮台县支教(援疆)先进个人。

2019年12月,43岁的沧州市民族中学英语教师李莉,以援疆教师的身份,来到新疆巴州轮台县第一中学。

一年多时间里,她被沧州市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又先后被评为轮台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她化身成一朵蒲公英,从渤海之滨飘到千里之外的天山脚下,把知识和爱播洒给那里的孩子们。

第一堂课

从教24载,援疆始终是李莉心中的一个梦。当得知有机会实现它的时候,李莉义无反顾地交上了申请书。

沧州与轮台相距3348公里,横跨两个时区。许多人都劝她:“两地距离这么远,还是别去了,在哪儿上课不是上?”

但在李莉心里,“人生在世,总要做一些能够拓宽生命宽度的事情。”既然做出了选择,任何空间上的距离都只是一串无意义的数字。真正值得她去思考的,是如何当好一名支教老师。

在第一堂课上,她给学生们介绍自己的家乡,讲沧州1500多年的建州历史,讲杂技、武术、铁狮子,还有火遍全国的名吃火锅鸡。

“我想让学生们更了解我,更想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好奇的种子,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李莉说。

爱的鼓励

“对学生们来说,再小的进步,都值得老师用心去表扬!”李莉一贯如此。

她在班里做了一面表扬墙,学生们学习成绩进步了、课堂纪律变好了、回答问题积极了……无论在哪个方面取得进步,她都会公布在表扬墙上,并发到家长微信群里。

在轮台,李莉负责两个班级的英语教学,一共有97个学生。很多学生都获得过李老师颁发的奖品,一支笔、一个本或是一块橡皮,每个奖品上都有一个“奖”字。

虽然不贵重,但学生们都以获得奖励为荣。

李莉关心每一个学生。

有一次期中考试,维吾尔族学生穆凯代斯缺考了好几门。李莉找她谈过几次,可小姑娘始终没有说明原因。

在李莉的印象里,穆凯代斯是个温柔可爱、遵守纪律的孩子,这次缺考一定有什么原因。

她又找到了穆凯代斯的班主任,这才知道,穆凯代斯的弟弟得了白血病,姐弟俩需要做骨髓移植,但因为家里没钱,手术只能一拖再拖。

默默地,李莉拿出一部分工资,又在朋友圈里募捐,帮穆凯代斯的弟弟凑了一部分手术费。

为了照顾穆凯代斯的自尊心,李莉始终没有向她提起过这件事,只是三天两头向她的班主任了解情况。当得知手术成功的消息后,她高兴的脸庞仿佛一朵盛开的雪莲花。

心里的刺

对待学生,李莉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李莉有个学生叫拜合提亚尔,他基础不错,但成绩稍微差了些,李莉经常为他补课,时时关心他的生活。

有一天,李莉无意间在拜合提亚尔的作业本上看到“李拜合”3个字,她扑哧一声笑了。她知道,这个“李”代表的就是她自己。

在学生们面前,李老师永远是喜笑颜开的样子。可他们并不知道,为了能留在轮台支教,李老师经受着怎样的痛。

李莉有两个儿子,来轮台那年,小儿子才8岁,大儿子即将高考。

为了方便照顾,她带着小儿子一起来支教。

轮台气候干燥,成年人到这里尚且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更何况一个孩子?

小儿子来轮台没几天就得了急性阑尾炎,输液治疗了一个多礼拜,才有所好转。

看着儿子被病痛折磨得不成样子,李莉心疼极了。

可即便如此,她也没后悔来到这里。只是一个劲儿地责怪自己,没有照顾好孩子。

小儿子在轮台生活了1个月,始终适应不了这里的环境。李莉只好把他送回沧州,可心里却纠结得很——既想陪伴儿子长大,又舍不得让他跟着自己受罪。

分别那天,小儿子哭着求她:“妈妈,妈妈,一起走……”

李莉抱起小儿子,安慰道:“妈妈在这边给你种最爱吃的小白杏、哈密瓜,到时一起带回家……”

飞机起飞了,李莉望着天空,直到看不到飞机的影子,眼泪夺眶而出。

2021-09-09 来新疆轮台那年,李莉的小儿子才8岁,她带着儿子一起援疆支教。 儿子对新环境不适应,刚到没几天就得了急性阑尾炎。即便如此,李莉也没后悔来到这里。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34703.html 1 飘到天山脚下的蒲公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