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引导企业重视创新、依靠创新、主动创新,攻克关键性技术难题和“卡脖子”技术。以政策引导和税收杠杆作用,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领军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推动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力量和主力军,助力产业向高端发展。
在推动创新平台提质增效上再发力。聚焦全市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引进高端创新资源,建设一批服务产业集群的新型研发机构,逐步打造成全链条全要素企业孵化育成体系。重点推进渤海新区南开大学绿色化工研究院、河间京津冀再制造产业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沧州创新研究院建设,加快北京科创园渤海新区产业基地、渤海新区临港中试基地、北京交通大学轨道实验基地等中试基地建设,承接本地研发平台及京津、雄安新区重大科技成果的中试、转移转化,真正实现由“沧州制造”到“沧州智造”,由“一般性正常增长”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蝶变。
在引育科技创新人才上再发力。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加强柔性人才引进。搭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桥梁,支持我市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共建创新创业平台,依托平台和项目吸引集聚外地高端人才,争取更多创新人才要素跨区域流动,建立人才“飞地”。发挥驻沧外国专家示范作用,加强本区域人才培育,为全市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科技创新任重道远,我们要把‘两转两促三思考’思想大讨论实干大行动作为奋力实现科技创新工作新突破的‘发令枪’‘冲锋号’,深化改革创新,涵养创新生态,着力突破创新领域的发展障碍和瓶颈,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主体活力,释放科技创新潜能,以新观念催生新思路,以新作风实现新发展。”桑金歌表示。